中国是怎么让世界刮目相看的?

2025-02-25 07:22:5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昨天小编写了一篇关于“中美之间的差距”的文章,主要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也方面分析了中国目前的不足和长处。有部分网友评论说中国目前的问题可能是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上面有问题,甚至感觉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作为思想正直、热爱祖国的小编只好说一句——您说的有点对!

可能一般人觉得倒退的就是人们的素质或者道德水平。简单点说,我们一般可以认为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整体的社会道德水平实际上是封建社会道德中优良部分集为一体,达到了“圣贤”社会的水平——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都是小菜一碟,民众对国家建设的热情和个人奉献精神更是是感天动地并在实际上“改天换地”了。

可惜的是这样的思想水准实际上并不能匹配社会的快速进步,社会上的民众细想上一度僵化,一些封建思想也残渣泛起,可以参见朝鲜社会当下的主体思想,也可以想象特殊“十年”中的社会思想变动。

那么改革开放之后呢,民众的道德思想水平一度在下滑,但也是适应了具体的社会发展需求,它实际上要求人们打破传统的桎梏,以适应商业化和资本化的时代。但是因为我国的还是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对社会各个阶层的道德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国家宣传和社会现状总有差距,而且传统的礼仪教育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国人,所以“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是常说的两个词。“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是国家需要大力促进的。

实际上有一部分中国人还是有比较喜欢有一个“万世不移”的制度或者是现状,有些是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有些能提出“万世不移”的人则是“统治阶级”或既得利益者,至于被压榨和被剥削的人,就用宗教的虚幻谎言和伦理道德的束缚来告诉他们,你就生受着吧,忍忍就好了。所以满清搞“满汉一家”,实际上是八旗制度;元朝和明朝搞得“匠户制”,极力想固化一种社会秩序,结果当然非常不理想??而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早已论述了资产阶级对比封建社会的革命性。

马克思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则要比资本社会更先进,不是说资本社会向西走不对,我们就向东走,我们要更进一步——向上走。问题是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水平的标准还没有前例,所以有一部分人就从故纸堆里找到“方向”,传统的“儒家”思想、佛道思想等等,归根揭底就是想从“早熟”的中华文化中找到出路。有些人当真了,真以为传统文化比较好,有些则比较明白,传统文化最终只是为现代化服务的,如果不能跟上潮流,就是被淘汰,还不带同情的。

整体上看,思想建设是要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毕竟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目前我国比较多的个人或家庭奋斗的动力来源是群体间的相互比较,以此激发动力,这样造成了相互间模仿较多,创新动力方面比较小,对人对事的评价标准也比较单一,例如说以金钱为成功标准。因为我们集体性太强烈了,这也就造成了思想文化方面的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

社会对成功的标准评判不怎么多元

这样在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的当下,年轻一代对传统思想的的挑战更多,个性更加突出,对个人的追求也更加不同,所以整个社会目前的状况就是有点脱节感,年轻人觉得变革慢,年龄较大的反而觉得变革快。但是你不能说年轻人道德水准就不高,一般会认为其道德的评判标准有点不合老一辈的胃口。

不过整体的社会是在进步,思想上的多维度开放也会更加明显,对道德的评判标准也将会有所变化。而一个社会的健康与否可能就与人文宜居方面关联比较大了。至少现如今有更多的国外小伙伴来到中国,对中国的评价就是安全。而不像多年前评价最多的就是“中国人真多”。说中国人真多,那是站在外面看,把对方当做一种“风景”,说中国安全,那是能到中国生活了。

万幸在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新”这个词已经早就体现,“新的矛盾论述”将整个社会的发展总结和期盼放到了非常明显的位置,我们当下的社会有诸多问题不假,但是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回到过去,不是谋求什么“一劳永逸”的方法,而是不停的发展,不停的进步。

文章写得稍显凌乱,有什么不足还请大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