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ogre,什么书或文章最好

2025-02-24 03:07: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国史大纲?中国通史?人类学简史?宇宙简史?23333

古文的史记?资治通鉴?XXX解史记,XXX解资治通鉴?

这类玩意主要不是看内容写啥,标题是啥,而是看作者是谁…………大家写的才有可信度、互相印鉴、严而求实


——————————————————————————————————————

豆瓣@大清炮队对《国史大纲》的书评:

中国通史类作品比较受推崇不外乎以下几本,如果想看的话选一部来读即可:


《中国通史》吕思勉 (30-40年代 - 沦陷区), 《国史大纲》 钱穆 (30-40年代 - 国统区)


《中国通史》范文澜 (50-60年代 - 大陆), 《中国通史》傅乐成 (50-60年代 - 台湾)


《中国通史》白彝寿等 (90年代 - 大陆)


还有一部西方视角的《剑桥中国史》(费正清等 - 英文著作)


其中范文澜、白彝寿版《中国通史》和《剑桥中国史》都是大部头,其他的想看到还可以看完。


  1. 《国史大纲》是看过的唯一一本繁体字竖排版的书。900多页的书慢慢的大半年才读完。

2. 原来古人这种排版方式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正文分大中小三种字体,分别对应主要内容,细节内容和文中注解。这样全书错落有致,而且易于阅读:不感兴趣的地方直接读大字体,跳过其余,感兴趣的地方可读细节,有疑惑的地方还有插入文中的小字引用部分进一步说明。


3. 一般来说,史学家要秉持的最重要职业操守就是客观公正,此点是也史学家和文人最大的区别。为了避免写出文人写的那种不靠谱的东西,史学家会极力避免情绪化的东西在作品里面。而《国史大纲》却有点不同,不仅有一个激愤的序言,而且开篇前还有一篇长达15节30多页的引论,全部用来对比西方历史,宣扬中华历史的光辉伟大独特先进。不是这位近代最有名的史学家之一不淡定,而是此书成于30年代末40年代初,正是中华民族存亡最危机的时候,而整整100年的摧残也让大批知识界人士对中华文明信心全无,对未来失去方向。因此钱穆要用此书(用作大学教材)提振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信心,期望借历史得到强大的凝聚力,共同读过最危难的时刻。


4. 即使对这本书不感兴趣,序言以及30多页的引论(对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对比总结得很好)还是非常值得读读的。


5. 本书以政治、经济、文化为切入点,基本走的都是大脉路,充分发挥了作为史学家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特长,对各时期的政经文变化和原因都有所归纳和总结,严谨而全面,而对历史书籍一般着墨最多的战争方面倒是内容很少。书中对政治制度变化的研究最为完备和成熟,这点也集中体现在他的名作,专门讲政治制度变迁的小册子《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这方面他的权威性应当不做第二人想。


6. 可能是因为处在整个民族最黑暗最无助的时期,钱穆在著作中体现出很多民族主义的立场,对元和清两朝透露出其基本否定的态度。严格上来说这算是小败笔,史学家应尽量客观而少表露立场,不管是民族主义的还是意识形态的,不过处在那种年代,也是情有可原。


另:

相对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傅著并没有特殊的史观,却十分重视经过考订的历史现象。钱先生的大著,吸纳了顾炎武、顾祖禹、顾栋高、赵翼和钱大昕等人的著作,因此《国史大纲》中,埋藏了上百个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傅先生的《中国通史》,则是综合已经成定论的许多研究发现,做个总结。两者各有长处。

——许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