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变化,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编辑]
参见:丰岛海战、成欢之战、平壤之战及黄海海战
1894年黄海海战图
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战争分陆战与海战双向进行,陆战主要是在朝鲜半岛上的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海军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又执行李鸿章避战保船的命令,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陆面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大同江南岸战场、玄武门外战场、城西南战场。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九千五百余人,日军也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战力相差甚远。日军第九混成旅团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昆奋勇抗击,日军无功而返。
日本联合舰队于黄海击溃清朝北洋水师(浮世绘画师小林清亲、井上吉次郎绘)
日军在攻击清军
日军攻克平壤清军
朝鲜人和大清士兵捕虏
同时农历八月十八日(阳历9月17日)海军联合舰队进入黄海鸭绿江出海口西“大东沟”合击北洋水师舰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现代钢铁军舰海战。售出军舰给清日双方的英国及当时各军事大国极为关注此场海战。
海战在中午时分开始,双方皆在11时15分和11时30分发现敌方。由于清舰是从朝鲜运兵回来,加上未装舷侧速射炮侧面火力贫弱而定远级的主炮都排在前方所以舰队以一字形排开,日舰则是寻战而来,由坪井航三率第一游击队的吉野等四艘快速巡洋舰为前锋,伊东祐亨带领的本队慢速六舰在后成一字阵。12时清军下令变阵,排成尖峰形。13时开始炮击:时间不足,舰队中央成凹陷形。面对清军铁甲舰攻势,日舰被迫后退。
此时日舰包抄清军右侧,由于日舰较快加上清军指挥不当,右侧舰队被歼灭;丁汝昌之座舰也被炮击,炮震力导致正在持双筒望远镜观看海面战局的丁汝昌从二楼高炸飞摔落甲板,左手臂骨摔断重伤(战后左手臂打石膏直到次年2月右手拔枪自裁)。
定远号舰长接手指挥,下令全部舰只集中重炮攻击日本旗舰松岛号,14时松岛号即中弹甚至是舰长室中弹,但因为炮弹火药不足没有爆炸(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回忆)没有沉没,日舰后退,伊东中将司令且即更换座舰(当松岛号由友舰拉回日本时,全舰千疮百孔却未沉没,日军频呼:“不可思议!”)。
战斗中致远舰冲出队列试图撞击日舰浪速号,却伤势过重而沉没,管带邓世昌落水后拒绝救援,以身殉国(致远252人中245阵亡)。16时清军左侧舰艇中弹,背靠荒岛一边灭火一边攻击日舰。灭火成功,日舰在没有优势下撤退。另一方面日舰所有火炮皆无法击穿定远号等清军铁甲舰,清左侧舰队回救运送重炮弹予两舰,因此反而日舰多被重炮所伤。
伊东祐亨认为暂时无法击沉定、镇两舰,下令撤退。裴利曼特说:“日军不能全扫乎华军者,则以有巍巍铁甲舰两大艘也。”[6]靖远升旗召集各舰追击,17时30分日舰远去,清军下令停止追击;日方的说法是清军遁去,伊东的旗舰松岛号由于损坏严重,升起不再履行旗舰职务的旗号,日舰纷纷回护松岛,反失去全歼北洋水师的机会。
此大东沟海战清军伤亡600余人,经远管带林永升战死,经远沉没,致远管带、邓世昌与舰同沉殉国;日军伤亡亦达300余人,济远和广甲逃离战场,济远管带方伯谦因此被处决,虽是罪有应得,但广甲舰长吴敬荣由于隶属广东水师,仅以革职论处。
激战5小时后,北洋舰队损失巡洋舰5艘,包括经远、致远、超勇、扬威和广甲,受伤4艘,但成功完成护航运载清刘铭传淮军12营陆军登陆鸭绿江岸。日舰仅伤5艘,先行撤离战场。战后北洋舰队未敢主动出击,日本联合舰队达到了控制黄海制海权的目的。
9月15日,日军分三路总攻平壤,战斗至为激烈,高州镇总兵左宝贵中炮牺牲,随后玄武门失守,叶志超下令撤退,六日内狂泄五百余里,透露清陆军内部湘军、淮军严重对立;26日清军直抵鸭绿江以北的中国境内。朝鲜全境为日本所控。9月23日李上折要求提取从1888年起打着海军名义筹备,实际一直被中央扣在手里生息以建颐和园的260万两银,获得150万两紧急军费。[7]
第二阶段[编辑]
参见:九连城之战及旅顺口之战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战场位于辽东半岛,以陆战为主。9月25日,日军在鸭绿江上搭浮桥抢渡成功,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被迫撤出阵地。日军攻陷虎山。其他清军各部不战而逃,山县有朋即将第一军司令部移于虎山。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同日日军在庄河花园口登陆,10月9日,攻占金州,10日陷大连湾,至此清军在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25日旅顺陷落。日军执行旅顺大屠杀。对城内进行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大批平民死亡。李鸿章曾经提出“若水师至力不能支时,不如出海拼战,即战不胜,或能留铁舰等退往烟台。”但是受到丁汝昌的坚决反对从而使得北洋水师继续困守在港内。[8]
第三阶段[编辑]
参见:威海卫海战、营口之战及澎湖之役
威海卫陷落丁汝昌献降图(实为北洋水师管带萨镇冰献降)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12月24日,镇远退入威海卫时触礁,经抢修才不至下沉,但已不可再出深海作战,管带林泰曾引咎自尽。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军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岸炮台。营官周家恩阵亡,炮台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攻陷威海卫城,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10日,定远号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随后刘步蟾生吞鸦片自杀。11日,丁汝昌自杀。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在英国籍海军军事顾问建议下,由最年轻管带、日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长萨镇冰向伊东中将献降,济远,广丙,镇中等10舰为日军所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随后萨镇冰驾驶康济舰并载着丁汝昌等六人灵柩离开刘公岛。北线日军在海军配合下,一路攻陷凤凰、海城、营口、田庄台,提督宋庆扬言再战不降,被制止。清廷求和心切,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签署马关条约[编辑]
主条目: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清日签定《日清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
有一种说法,甲午战争是日本和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因为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按照西方国家的体制建立了新的国家模型,主要一点就是军队国家化,陆海军分别由陆军省、海军省管理,职业军官带领军队,陆军省、海军省受议会的投票进行调动,由内阁代表国家行使军队权力。这种体制基本和现在大部分西方国家一样。
而中国当时是清朝末年,朝廷的正规军八旗军、绿营兵都已经腐朽堕落,严重缺乏战斗力。清朝的主力国防军就是陆军是淮军,海军是北洋水师。淮军是李鸿章一手建立的私人部队,在镇压太平军时,李鸿章组建的以安徽同乡为基础的团练地主武装,后来经过朝廷改编为正式的军队,但是这样的军队只听李鸿章一人的,没有日军的国家意识,只有自己的升官发财、贪生怕死的意识,不过也有不畏生死的硬汉。甲午陆战中的左宝贵、叶志超、宋庆等人都是过去淮军的将领。
而北洋水师更是李鸿章一手组建的,几乎就是全部听李鸿章的,水师最高长官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李鸿章的铁杆手下。
李鸿章在那个时候,几乎是权倾朝野,管理了大量的经济、军事事务,让朝里很多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满洲宗亲们更是狠透了李鸿章。所以在甲午战争时期,大批官员看到中国战败反而高兴,因为可以搬到李鸿章,可以镇压李鸿章的势力。
不是.
主战场:黄海,朝鲜,山东沿海,辽东半岛.
参战兵力:日本全国, 大清北洋陆军,淮军,北洋海军
甲午海战中还有从南洋水师调过来的两艘军舰参战,但是力量太小了。基本上可以说是山东一省对抗日本全国。北洋水师当时的力量和日本联合舰队差不多,西方国家都以为中国会赢,结果日本逆天了。战略问题,不是山东一省的问题!
是大清国对日本国的战争,不是山东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