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矿石矿床
硬玉翡翠
(一)产地
1、主要产地
翡翠产于与我国云南省德宏、保山毗邻的缅甸。但据历史记载,有“翡翠产于云南用场副、永昌府”之说,这是由于当时的翡翠产地宝井,即今天的缅甸猛拱(又叫抹谷,Mogok)曾属云南永昌府孟密宣抚司管辖之故,而永昌即为今天的保山市。[1]
当今的缅甸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商业级翡翠的来源地,主要产地位于缅北猛拱西北部的乌尤江上游三条支流流域内,(图4-1),产区方圆约13公里。这是从3世纪初就开始开采的翡翠的冲积矿床和冰川砂矿,18世纪后发现的翡翠原生矿。
2、其它产地
除此以外,世界上的翡翠产地尚有:
(1)危地马拉:危地马拉的玉石矿发现于莫塔奎山谷靠近曼泽村的地方,但其与缅甸翡翠不同,它不是钠质玉,而是透辉石,除含有一般的钠和铝外,还含有大量的钙和镁,而且,其商业价值及储量尚有待于研究和评价。
(2)美国的加里福尼亚:1939年,加里福尼亚的桑木利脱克利尔斯普林地区发现了白色硬玉岩和深绿色不透明硬玉岩。另外在加里福尼亚的伊尔河北福克处和所罗马县也发现了小规模的硬玉矿。但上述矿均无开采价值。
(3)日本:日本的翡翠发现于新鸿府的法来村,其翡翠与钠长石和石英伴生,但多半不能雕琢,无较大的经济价值。
(二)矿床类型及成因
翡翠矿床有原生矿床和次生矿床两大类型。
1、原生翡翠矿床
(1)分布:图所示乌尤江流域的翡翠原生矿床中,质量最优者属度冒矿床。度冒矿床位于蛇纹岩化的橄榄岩体内,靠近岩体与蓝闪石片岩和钾钠长石片岩的接触带属气成热液双交代型矿床。度冒翡翠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和岩株状产出。沿走向长270米,矿体具环带状构造,由中心向外分别为:中心部位-硬玉岩带(厚2.5-3米),由白色硬玉矿物组成,产祖母绿色优质翡翠;向脉壁方向渐变为钠长石-硬玉岩带和细粒钠长石岩带,产块状、角砾状艳绿色硬钠玉(含铬大于3%),俗称“不倒翁”。钠长石带的两侧又各有一个碱性角闪岩带。[1]
(2)成因:关于翡翠矿床的成因,尚无人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但已有人提出过不同的认识,如热成因说(M. 拉克鲁瓦,1930),变质成因说(W.P.罗弗,1955)和热液交代说(Ⅱ.C 柯尔仁斯基,1953)等,这些认识都是在没有经过广泛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得出的,因而其认识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我们通过对缅甸翡翠矿床的研究有如下认识:
A、翡翠矿床一般分布于板块俯冲碰撞带上,而且常分布于双变质带的高压低温变质带中。
B、翡翠矿床的围岩原岩主要是一套基性-超基性岩,其次是少量含盐高的软泥。这些软泥实际上可能是封闭海湾的沉积物,由于板块俯冲,它们相互混杂形成混杂堆积。
C、矿床一般分布于断裂作用最发育的部位。实际上,许多硬玉岩就是构造岩。
鉴于上述几方面的特征,作者初步把翡翠的成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使得洋壳残块与大陆边缘的含盐软泥相混杂,形成混杂堆积,这种混杂堆积物即成了形成硬玉岩的物质基础。
第二,大洋板块强烈的俯冲作用造成的高压、低温物化条件使得混杂堆积物混熔并结晶,形成硬玉岩、兰闪石片岩、钠长岩等矿物和岩石。
第三,强烈的构造作用(主要是断裂作用)使原来形成的岩石强烈破碎,形成构造角砾岩、糜棱岩、千糜岩,与此同时,超基性岩受热液淋滤,使其中的Cr,Fe,Mn等致色元素进入溶液而形成“染色剂”,染色剂沿构造裂缝上升并与强烈磨细的硬玉岩相混合。
第四,被磨细的硬玉岩重新胶结、结晶形成了各种颜色的翡翠。
因此,翡翠形成的条件十分苛刻,因而全世界分布甚少,高质量的翡翠更少。
2、次生矿床
(1)产于冲积砂层的翡翠矿床:由翡翠原生矿床风化剥蚀搬运到乌尤江流域沉积而成。主要分布在乌尤江上游度冒之东南的坎底、蒙冒、潘冒、卡杰冒、桑卡等村庄附近的河谷中,其中蒙冒是最大的翡翠冲积砂矿床,并以坎底玉和蒙冒玉较为有名,共同特点是以黑皮者居多。
(2)产于砾岩层的翡翠矿床:巨厚的第三纪-早第四纪砾岩层分布在缅甸北部,这些砾岩层是片岩、蛇纹岩、辉长岩等岩石的浑圆形的碎屑,经砂-粘土或钙质胶结而成。砾岩层组成乌尤江高层阶地,覆盖着山区平原。砾岩露头可长达数十公里,厚约300米,有些层位富含翡翠漂砾和卵石。含翡翠的砾岩主要集中在乌尤江河谷的鞋帕等地及乌尤江支流的马蒙、潘马等地。乌尤江流域砾岩层是玉雕翡翠的主要来源。
软玉
(一)产地及资源量
中国软玉矿床最著名的是新疆和田玉。“万方乐奏有于田”、“天下美玉出和田” ……,光彩照人的和田玉远在7000多年前即被先民发现、利用,并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和田玉作为友谊的桥梁和团结的象征照耀着历史长河,周穆王亲自到昆仑山采玉,西王母曾三赴中原献玉,这些都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实,历史考证表明,远在丝绸之路以前,在中原到中国西北边陲之间就存在玉石之路,“玉门关”就是玉石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驿站。自玉门关往西,玉石之路分为南北两条,北路由和田经莎车、喀什、库车、吐鲁番、哈密到玉门关,南路则由和田到且末、若羌、楼兰到玉门关。玉石之路直到清朝还异常繁忙,仅公元1762-1790年,清朝曾先后多次在莎车开采玉料、玉册达800片,玉印材料50方,重3万公斤以上(宋建中,1996)。现存北京故宫的“大禹治水山”,采自新疆的密尔岱山,这块重1万多斤的玉石沿玉石之路,是几百匹马、几千人用了数年时间才最终运抵京城。
中国软玉除了和田玉以外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于超基性岩中的玛纳斯碧玉;另一种是产在变质岩中的龙溪玉较为可观。玛纳斯碧玉的原生矿床分布于天山北坡的玛纳斯县南部。清代在玛纳斯曾设绿玉厂,乾隆54年(1789年)封禁,多年不采使该产地逐渐不为人所知,直到1973年采矿点才被重新发现,两年后一块重达750公斤的大碧玉被发现,这就是后来扬州玉器厂琢成的国宝“石刻聚珍图”。龙溪玉产于四川汶川县龙溪乡,其特征见表4- 3。已有文物表明,四川在古代就开采利用了软玉。
绿松石矿
不同地区的绿松石矿床在地质产状和矿石类型上几乎完全一致。一般认为,绿松石矿床属外生淋滤成因,与含磷和铜的硫化物矿化岩石的线性风化有关。这些岩石可以是年轻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粗面岩、石英斑岩、二长岩等)和含副矿物磷灰石的花岗岩,也可以是含磷的沉积岩和沉积变质岩。
绿松石矿体既可以直接产在斑岩铜矿床、多金属矿床、铀矿床和金矿床的成矿区里,也可以产在无工业意义的矿化区中。按岩石类型及成矿作用可将绿松石矿床划分为三大类:
1、斑岩建造多金属矿床硫化物风化型;
2、碳硅质板岩,片岩,页岩沉积淋滤型;
3、流纹岩,粗面岩线形风化淋滤型。世界上大多数大型绿松石矿床均属第三种类型。世界上绿松石的主要产地有:
伊朗:所产绿松石晶体品质极佳。
埃及:所产绿松石常呈绿蓝色或绿色。其外观和别的产地绿松石相比更显半透明状和玻璃质。
美国:产于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和加里福尼亚州。美国产的绿松石质软,显粒状,常用树脂粘接,故比重下降为2-2.5。
英国:产于Cornwall的St.Austell的瓷土矿中。但其大多数孔隙度极高。
中国:我国的绿松石矿在世界各地都很有名,主要集中分布于湖北、陕西和河南三省的交接地带,以郧阳绿松石矿最为有名。据马玉兴(1989)资料,郧阳地区绿松石矿在清朝就有开采,共有矿点80余处,古代开采的坑洞到处可见,均为顺层开采,一般深10-30m,最深达200m。从50年代开始,湖北省地质工作者对郧阳及邻近的绿松石矿进行了详细的地质普查工作,发现产地40余处。其绿松石主要产在碳质、硅质岩层中,含矿地层的时代是距今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矿体呈透镜状、结核状、镶嵌状、脉状填充等产出,属碳硅质板岩,片岩,页岩沉积淋滤型矿床。
郧阳县境内的重要绿松石矿床有云盖寺、火烧寺、上阳坡、广山寨、马家沟、姚家坡等矿山、此外还有竹山显的喻家崖、喇叭沟、马广土地岭、金莲洞等矿山;陕西省境内的响和县的月山潭、穆英寨、岩子沟、白龙洞等矿山。
除上述重要产区外,我国的绿松石产地还有新疆哈密、河南、浙川、云南安宁等地,但都产量较少。
蛇纹石玉
蛇纹石玉属变质型矿床,一般有两种地质产状,一种是由富镁碳酸盐岩蚀变而成,如岫玉,信宜玉等;另一种是由超基性岩自变质作用形成的,为中低温热液矿床,如祁连玉等。两种类型由于其形成条件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岫岩玉的质量远优于祁连玉,前者硬度接近5,透明度较好,后者硬度一般为2.4-4.0,透明度也较差。
中国蛇纹石玉的产地相当广泛,主要有:
(1)辽宁岫岩县:所产蛇纹石玉就被称为岫岩玉或岫玉。特点是岫玉与滑石和菱镁矿共生,矿体与岩层一致。李庆森等(1987)人经过研究,认为岫玉的形成是经历了沉积、变质和变质热液交代三个阶段,其矿床类型属“层控超变质热液交代矿床。”岫岩岫玉矿以蛇纹石为主,含少量透闪石、滑石、菱镁矿和白云石等。颜色以淡绿为主,也有深绿色和其他颜色者,多为半透明,油脂光泽。岫岩县境内已知岫玉矿有十余处,其中北瓦沟玉矿是中国该类玉石矿中规模最大者。
(2)甘肃酒泉:所产蛇纹石玉称“酒泉玉”或“祁连玉”等。它产与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是一种含有黑色斑点或黑色团块的暗绿色岫玉。因其色暗绿或暗黑,用其制成的酒具别具一格。古代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相传就是用酒泉玉制成的
(3)南方玉,因产于广东省信宜县泗流地区,故又称“信宜玉”。南玉矿体赋存于元古代云开群的片岩类岩石的残留体内,外围为大面积的黑云二长花岗岩体,南方玉矿是由富镁质岩石深变质而成.蛇纹石质玉石, 并含有少量金云母、滑石、方解石、透闪石、绿泥石、绿帘石等。这种美石属透闪蛇纹岩,有美丽的花纹,4~5摩氏硬度。石质碧绿如翠,晶莹如冰,玉质柔润,石纹雅致,有黄绿、青绿、黑色等多种颜色。以淡绿为主,兼有黄、白、褐等色,质地较细腻,具油腻或蜡色状光泽,半透明。颜色常与岫玉不同,色调暗绿至褐绿。同时产出的地质条件 与岫玉也有差别,它产于云母片岩和条带状混合片麻岩组成的地层中,玉石矿体下面常有0.2~5.5米厚的滑石层。
(4)新疆昆仑山:所产蛇纹石玉称“昆仑玉”,产于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白云石大理岩与闪长岩的接触带上,呈脉状产出。昆仑岫玉以暗绿色为主,也呈淡绿、淡黄、黄、绿、灰、白等色。绿色中往往伴有褐红、橘黄、黄、白、黑等色。质地细腻,油脂光泽。
(5)台湾花莲:所产蛇纹石玉称“台湾玉”。矿体与石棉共生,赋存在石灰岩与侵入岩体的接触带上。台湾玉由于含杂质矿物,因而玉石具黑色或黑色条纹,玉质细腻,半透明,油脂光泽,颜色为草绿色、暗绿色。
(6)广西陆川:所产蛇纹石玉称“陆川玉”。其玉质细腻,在黄绿基底上常见黑点。
(7)四川会理:所产蛇纹石玉称“会理玉”。玉质细腻,外观似碧玉,呈暗绿色。
(8)云南:所产蛇纹石玉称“云南玉”,其玉质细腻,成分中除蛇纹石外,含少量绿泥石,颜色以暗绿为主。
(9)山东吕南:所产蛇纹石玉称“吕南玉”,其玉质细腻,呈黑色或淡黄色,呈黑色或近于墨绿色。
(10)北京市:所产蛇纹石玉称“京黄玉”。玉质细腻,呈黄色或淡黄色,优质者呈美丽的柠檬黄色。
(11)青海都兰:所产蛇纹石玉由于是竹叶状花纹,别有风趣,因而称为竹叶状玉。
(12)甘肃武山:所产蛇纹石于又称武山鸳鸯玉,玉矿体产在块状蛇纹岩内,呈似层状。玉石以墨绿色蛇纹石为主,含少量绿泥石、黄铁矿、尘状磁铁矿。
(13)山东泰山:因产与五岳之首的泰山东坡而得名泰山玉,它是一种呈碧绿色、墨黑色的含黑黄色的斑点的致密块状蛇纹石玉。
国外蛇纹石玉的著名产地和品种有:
新西兰:产鲍纹玉(Bowenite),呈微绿色白至淡黄绿色,半透明状,质地细腻。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产威廉玉(Williamsite),主要由镍蛇纹石组成并含有铬铁矿斑点,浓绿色,半透明。
朝鲜:产朝鲜玉,又名高丽玉,呈鲜黄绿色,近透明,质地细腻。
墨西哥:产雷科石(Riwlite),呈绿色,具蛇纹构造。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产加利福尼亚猫眼石(California cat’s eye),是一种具有平行排列的纤维状结构的蛇纹石玉,琢磨成弧面形宝石后,呈猫眼效应。
独山玉
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市郊独山,故名“南阳玉”。民间相传,独山玉开采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汉书》称独山为玉山。今独山之上,遗留有古代采玉的矿坑1000余处,可见古代采玉之盛况。据考古调查资料,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700余件玉器中,有部分南阳玉器,而南阳黄山新石器时代出土有“南阳玉铲”等,更说明独山玉的开采和利用可以前推至新石器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在2、3平方公里的独山范围内(海拔高度不到400米),共发现矿脉400余条,开采地段中的优质矿体已为数不多,年开采量约在1000吨左右(栾秉敖,1994)。
关于独山玉的成因有多种观点,李学清(1936)认为独山玉是角闪石岩;A.Schuller(1960)将此作为钠长翡翠岩;河南地质19队(1965)和地质调查4队(1985)认为独山玉是斜长岩在构造后期热液作用下重结晶而形成的;邓燕华等(1990)认为独山玉是斜长岩浆期后热液在350-430度及低压下充填交代辉长岩和斜长岩裂隙沉积而成,是高到中温热液矿床。看来,独山玉矿床的成因有待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能取得更符合实际的认识。独山玉的产地至今为止,能达工业要求的仅我国河南独山一矿,尚未见到发现其他独山玉矿床的报道。
化石
一个很普通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