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哲学名词的解释和翻译

2025-04-02 23:32:1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认识论: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 ,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不可知论否认客观世界可以被认识。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2本体:本体论:Ontology(本体论)一词是由17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Goclenius,1547-1628)首先使用的。此词由ont(όντ)加上表示“学问”、“学说”的词缀——ology构成,即是关于ont的学问。ont源出希腊文,是on(όν)的变式,相当于英文的being;也就是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存在”。“本体”的研究,在希腊哲学史上有其渊源。从米利都学派开始,希腊早期哲学家就致力于探索组成万有的最基本元素——“本原”(希腊文arche,旧译为“始基”)。对此“本原”的研究即成为本体论的先声,而且逐步逼近于对being 的探讨。之后的巴门尼德深刻地提出,“是以外便无非是,存在之为存在者必一,这就不会有不存在者存在”。并且认为存在永存不变,仅有思维与之同一,亦仅有思维可以获致此真理;而从感觉得来者仅为意见,从意见的观点看,则有存在和非存在,存在既非一从而有变灭。巴门尼德对being(是,存在)的探讨, 建立了本体论研究的基本方向:对于被“是者”所分有的“是”,仅只能由思维向超验之域探寻,而不能由感觉从经验之中获取;此在超验之域中寻得之“是”,因其绝对的普遍性和本原性,必然只能是一。不过,这一点只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才能真有领会,与他同时的希腊哲人或多或少地有所忽略。因而,如原子论者虽然也区分了真理认识和暗昧认识,认识到思维与感觉的不同;但其探寻的“本原”可否由经验获致却极模糊,因而实际上并未能区分超验和经验。而在苏格拉底那些没有最终结论的对话中,已破除了经验归纳方法获取真理的可能性;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则鲜明地以超验世界的“理念”为真理之根本。
3实证:
4相对论
5理性
6经验主义
7怀疑论
伪造的假设是必要的知识主张的理由。
理性接受的科学理论,作为他们对宇宙的理解和法律的核心部分,并使用在此基础上探索知识了解较少的地区。
经验主义依赖作为其对宇宙的理解中央部分实证观察核实,并认为这是唯一可靠的基础知识索赔。
怀疑者的理解,审查用科学理论或法律,并认为这种经验观察宇宙,对索赔的核实知识最可靠的依据。
相对主义理解宇宙从个人的经验,并认为这一点,要求核实知识最可靠的依据

在百度百科里拉,你自己可以去查不一定要靠别人

回答2:

1认识论
2本体论
3实证主义
4相对主义
5唯理主义
6经验论
7怀疑主义
1.假说的伪造是鉴定知识的必要条件。
2.唯理主义者接受科学理论和条例来作为他们理解宇宙的中心部分,使用时就像他们对宇宙探索得很少却了解得很多。
3.经验主义者依靠已证实的经验观测值来作为他们理解宇宙的中心部分,并且把此认为是为唯一可靠的知识。
4怀疑论者是通过用科学理论检测经验观测值来理解宇宙的,并把此认为是最可靠的鉴定知识的基础。
5.相对主义者是从个人经历来理解宇宙,并把此作为鉴定知识的最可靠依据。
**这个不就是说相对主义者最好么。。爱老。。权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