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饮,效果不错!一般药店都有卖的 治疗措施 低血压患者如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增加营养,多喝水,多吃汤类食品,每日食盐略多于常人。重者伴有明显症状,必须给予积极治疗。近年来推出α受体激动剂,具有血管张力调节功能,可增加外周动、静脉阻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淤滞,并能收缩动脉血管,达到提高血压,加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改善低血压的症状。症状明显者可到医院找专业医师诊治。 运动处方 一、加强体育锻炼。坚持各种运动,如跑步、做操、游泳、滑冰、爬山、打太极拳、练剑、玩球等等,既可锻炼体魄、增强体质,又能振作精神、陶治情志。运动可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增高、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因而使血压上升,同时也可刺激心血管运动及调节中枢,改善周身的血液循环状况,天长日久,就可增强身体素质,使血压也逐渐升高到正常水平。 二、消除紧张,保持良好心情。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能使机体免疫力降低、食欲减退、营养缺乏,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功能紊乱,使血压下降。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提高血压行之有效的方法。 食疗建议 平时应多食些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猪、牛、羊肉、鸡、鸭、兔、鱼、蛋、奶、大豆等。糖类、脂类可适当多吃,包括糕点、糖果、藕粉、杏仁等食品,以增加总热量。菜肴要多带盐分,以便血压升高。血压过低的青少年,也可在医师的指导下服些益气补血、振奋心阳的药物,如党参、黄芪、当归、白术、大枣、麦冬、桂圆、五味子等。 低血压自疗法 当成年人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称为“低血压”,以女性及老年人为多见,临床上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乏力、气短、自汗、手足发冷、健忘,部分患者可没有自觉症状。本病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前者表现为晕厥与休克,后者又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低血压2种类型。 本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厥症”、“心悸”、“虚劳”等范畴。 (一)按摩 (1)用圆珠笔杆点按双手手背食指根部下面的“血压反应区”3~5分钟,每天1~3次。 (2)用拇指按压双手掌心中央的“心包区”3~5分钟,每天1~3次。 (3)每天早晨起床后,用橡皮筋在双手中指与无名指第1关节上各绕3圈,1分钟后除去,每天1~3次。 (4)用橡皮膏贴在双手掌心“感情线”(又名:“天纹”,即上面的一条纹线)、“头脑线”(又名:“人纹”,即中间的一条纹线)及“生命线”(又名“地纹”,即下面的一条纹线),每天更换一次。 (5)用拇指分别按压双手“神门穴”(掌心“手腕线”下小指侧)、“大陵穴”(掌心“手腕线”下面中央)、“血海穴”(膝部髌内上缘上2寸)与“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各3~5分钟,每天1~3次。 (6)用键身锤轻轻地叩击双脚脚底中央的“肾脏反射区”与左脚脚底“肾脏反射区”斜上方的“心脏反射区”各5分钟。 (二)食疗 (1)桂圆肉6克,干吃或加水煮后食用,每日1剂。 (2)肉桂、桂枝各5克,洗净后切薄片,与炙甘草5克同放入茶杯中,注入沸水200毫升,加盖焖15分钟,当茶频饮。 (3)红枣20枚、母鸡1只,先煸炒后焖熟,分几次食用,每日1剂。 (4)酸枣仁、茯神各15克,远志6克,猪心1只,炖熟,稍加调味品,每日1剂。 (5)粳米50克,清水800毫升,文火煮至半熟,倒出米汤,加入牛奶500毫升与白糖适量,共煮粥,分1~2次空腹服用。 (6)太子参15克,淮山药10克,薏苡仁20克,莲肉15克,红枣10枚,糯米50克,白糖适量,共煮粥,每日早晚各服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