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六课解析与探究“答案”

2025-02-23 00:06: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透漏的历史信息主要有3点:1.明清时期丝织行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2.出现了专门的丝织产业工商业市镇或者地区;3.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购买生产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以自由雇佣劳动力为特征的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自由劳动力。
二、可以断定晚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处在萌芽状态的雇佣关系”,它的发展方向是资本主义。从这些资料来看,当时已经出现脱离土地的自由劳动力以及以资本和生产资料获利的雇主,大规模的手工工场也已初见雏形,正如资料中提到的“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服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萌芽状态的雇佣关系正在或者说是已经形成。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和西欧几乎是同时出现的。然而,它们的命运却戳然不同。在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壮大,强有力地推动着自己的国家冲破封建牢笼,步入近代社会的门槛。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终究难以冲破自然经济的藩篱。原因何在?资本主义能在西欧腾飞,得力于重商主义的推行,而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不断遭受摧残,要归罪于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两代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明清两代屡次颁布禁海令,严禁人民私自出海贸易。明神宗派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在工矿业发达地区、广设关卡,处处征税。清朝在全国城镇、交通要道,遍设税局,征税范围几乎包括全部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明政府还建立岁办和采办制度来盘剥商人。由于从事工商业必须承担风险,封建地租、高利贷就有更大吸引力。在明清两代,那些徽商、晋商发财以后,都广置田地,开办当铺,认为田地是最可靠的产业,放高利贷可以安坐获益。这就大大阻碍着社会财富向产业资本转化,困而限制了资本主义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