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管理信息系统资料整理

海事大学的,其他不要,谢谢
2024-12-14 15:30:5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定义: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缩写:DSS :决策支持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BIS:商业信息系统E-commerce: 电子商务E-business:电子企业ERP:企业资源管理EDI:电子数据交换EMS:电子会议系统E-com:电子商务Internet:因特网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Intranet:企业内联网Extranet:企业外联网Infrastructure:信息基础设施P to P:点对点网络
管理信息系统性质:社会-技术系统。既有社会的一面,又有技术的一面。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涉及人和人的群体、组织,另一方面又涉及计算机系统,当前许多管理信息系统部成功的主要问题有技术问题,但更多的是忽略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属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机器包含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软件包括业务信息系统、只是工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精力支持系统),各种办公机械和通信设备;人员包括高层决策人员、中层职能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
从决策的层次来看,分为战略计划、管理控制和运行控制三层。
开发成功三要素:合理确定系统目标;组织系统性队伍;遵循系统工程开发步骤
成功与否关键:业务人员的配合,领导的支持。主要领导者参与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成功的先决条件(首先领导人员应有一些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能大概地知道计算机原理和其功能,以及它包括的主要设备;其次,领导人员应有提高自己企业管理水平的设想和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设想;再次,领导人员要懂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和每步的主要工作;最后,领导者要会用人,会组织队伍。)
第2章管理信息系统三个理论来源
信息可定义: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信息具有以下属性:事实性;等级性;可压缩性;扩散性;传输性;分享性;增殖性;转换性
信息生命周期阶段包括:要求(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和储存);获得(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服务(信息的维护、加工);退出(信息的加工)。总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维护、使用
第13章信息系统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和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关键成功因素法步骤:了解企业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性能的指标和标准;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
战略目标集转换法步骤:(1)识别组织战略基,查看该组织是否有写成文件的战略式长期计划,如果没有,就要构造组织的战略集。(步骤:描绘出组织各类人员结构;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2)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MIS战略,MIS战略包括系统目标、约束、设计原则等。
企业系统规划法步骤:开始的动员会;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分析企业/系统关系;确定经理的想法;评估企业问题;定义信息系统
企业过程再工程(BPR):是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在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关键的性能指标获得巨大的提高,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
第14章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试图使开发工作标准化,结构化开发目标是有序、高效、高可靠性、少错误,要求建立标准的文档
蛛网模型:需求、设计、实现、测试不断把循环,最终达到全局成功。初级阶段重要性,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两种方法:合作开发、数据驱动开发
分类按时间: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原型法按结果分:试验原型法和演进原型法){生命周期法:开发前,完全定义好需求然后经过分析、设计、编程和实施,从而一次全面完成目标。原型法:未定义好全局前,现抓局部设计实现,然后不断修改,以达到全面满足要求。二者功能相同,轨迹不同,前者单次,后者多次循环}
按系统分析要素:面向处理方法、面向数据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三种开发方法: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化系统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开发基本思想:用系统工程思想和工程化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堆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结构化方法的系统开发过程: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运行阶段
结构化开发的认识基础:认识体系=系统分析+功能分析法+流程分析法
原型法: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工程环境下,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协商修改,最终形成实际系统。
原型方法的工作流程:如上中图
原型法认识基础:认识体系=系统分析+模拟渐进法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思想:客观世界是由许多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每种对象都有自己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当我们设计和实现一个客观系统时,如果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把系统设计成一些不可变的最小集合,这个设计就是最好的。诠释:A.客观事物都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任何复杂的食物都可以通过对象的某种组合结构构成B.对象由属性和方法组成。属性反映了对象的信息特征,如特点、值、状态等。而方法则是用来定义改变属性状态的各种操作。C.对子昂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传递消息来实现的,而传递方式是通过消息模式和方法所定义的操作过程来完成。D.对象可以按其属性进行归类。类有一定结构,类上有超类、类下有子类。这种对象或类之间的层次结构是靠继承关系维系的。E.对象是一个被严格模块化的实体,称之为封装。这种封装了的对象满足软件工程的一切需要,而且可以直接被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所接受。
面向对象开发过程: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整理问题,程序实现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认识基础:认识体系=信息模拟法+抽象对象法
三者比较:结构化开发方法:其思路应该是先对问题进行调查,然后从功能和流程的角度来分析、了解和优化问题,最后规划和实现系统。原型开发方法:其思路应该是先请用户介绍问题,然后利用软件工具迅速的模拟出一个问题原型,再与客户一道运行和评价者个原型,如果不满意则立刻修改,反反复复,知道用户满意为止,最后优化和整理系统。面向对象法:其思路应该是先对问题进行调查,然后从抽象对象和信息模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将问题按其性质和属性划分成各种不同的对象和类,弄清他们之间的信息联系,最后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具实现系统。
初步调查定义:投入少量的人力对系统进行大致的了解,然后再看有无开发的可能性。
初步调查内容:用户需求分析、现有企业运行状况、管理方式和基础数据管理状况、现有信息系统运行状况
可行性研究定义:根据系统环境、资源等条件,判断所提出的项目是否具有实际开发的可行性。
可行研究三个方面:从技术上来看考察;从经济上考察;需要考察各种社会因素,才能确定项目是否可行
第15章:系统分析
系统分为:具体可分为系统调查、组织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和新系统方案出等。
系统详细调查定义:在系统开发具有可行性并已正式立项,再投入大量的人力展开大规模、全面的系统业务调查。
调查范围:围绕组织内部信息流所涉及领域的各个方面:组织机构和功能业务;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工艺流程和产品构成;数据与数据流程;业务流程与工作模式、管理方式和具体业务的进行方法、决策方式和决策过程、可用资源和限制条件、现存问题和改进意见
系统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根据初步调查,先对组织情况进行大致分析,根据调研经验来结合可能与所调查问题有关的方面,设计问题和问卷。了解结果提前将问卷发给被调查对象,请他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下,然后提问并记录调查的内容)
组织结构图:是一张反映组织内部之间隶属关系的树状结构图(反映组织内部和上下级关系)
组织业务关系分析图:反映组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程度,组织各部分的主要业务职能和他们在业务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
业务功能览表:反映组织各部分所有业务和职能。
数据分析方法:利用BSP方法中的U/C矩阵
业务流程图: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来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
数据流程分析:把数据在组织内部的流动情况抽象的独立出来,舍去了具体的组织机构、信息载体、处理工作、物资、材料等,单从数据流动过程来考察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方式。内容:对信息的流动、传递、处理、储存。目的:发现和解决数据流通中的问题:数据流程不畅、前后数据不匹配、数据处理过程不合理。问题产生原因:系统管理混乱,数据处理流程本身有问题,调查了解的数据流程图有误或作图有误。
数据流程分析方法:通过分层的数据流程图来实现的。具体的做法是:按业务流程图理出的业务流程顺序,讲相应调查过程中所掌握的数据处理过程,绘制成一套完整地数据流程图,一边整理绘图,一边核对相应的数据和报表、模型等。
新系统逻辑方案包括: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整理结构、对数据集数据流程分析整理结构、子系统划分结果、各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应建立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方法。(是系统开发者和用户共同确认的新系统处理模式以及共同努力方向)
第16章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包括:总体设计、物理设计。方法包括:自顶向下结构化设计,在局部环节上,肯能使用原型方法,面向对象方法。主要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主要内容包括新系统总体结构框架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流程及模块功能的设计。
系统划分原则:a.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b.要是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c.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d.子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e.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践f.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到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
代码:是以数或者字符来代表各种客观实体。其目的:唯一化、规范化、系统化
编码包括:顺序码 、数字码 、字符码 、混合码
HIPO图定义:由层次结构图和IPO图两部分构成,前者描述了整个系统的设计以及各类模块之间的关系,后者描述了某个特定模块内部的处理过程和输入\输出关系。
层次化模块结构图:上右图.基本做法: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再划分为若干的模块。大模块内再分为为小模块,而模块(一般按功能分类,成为功能模块)是指具备有输入输入、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和内部数据四种属性的一组程序。它主要关心的是模块的外部属性,即上下级模块、同级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和调用关系,而并不关心模块的内部。
结构设计的原则:a.所划分的模块其内部的凝聚性(cohesion)要好,即模块具有独立性,模块之间的联系要少。b.模块之间的连接(coupling)只能存在上下级之间的调用关系,不能有同组之间的横向关系。c.整个系统呈树状结构,不允许有网状结构或交叉调用关系出现。d.所有模块(包括后继IPO图)都必须严格的分类编码应建立归档文件。
模块的连接方式:a.模块连接,按功能和数据流程连接,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b.特征连接,按模块特征相连接c.控制连接,按控制关系相连接d.公共连接(基本不用了)e.内容连接(基本不用了)
连接形式 相互影响 可修改性 可读性 通用性
数据连接 弱 好 好 好
特征连接 弱 中 中 中
控制连接 中 不好 不好 不好
公共连接 强 不好 差 差
内容链接 最强 差 差 差
IPO图:配合层次化模块图详细说明每个模块内部功能的一种工具。包括:I:输入P:处理O:输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库\文件、在总体结构中的位置等信息
方法:决策树方法、判定表方法、结构化英语方法和计算描述语言方法
系统设计报告:系统总体结构图(包括总体结构图、子系统结构图、计算机流程图等)。系统设备设置图(系统设备配置,主要是计算机系统图、设备在各生产岗位的分布图、主机、网络和终端连接图等)。系统分类编码方案(分类方案,编码和校对方式)。数据库结构图包括DB的结构(主要指表与表之间的结构)、在内部结构(字段、域)、数据字典等。I/O设计方案HIFO图(层次化模块控制图)、IPO图等系统详细设计方案说明书
第17章系统实施、评价与运行管理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a.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b.建立数据库系统c.程序设计与调试d.整理基础数据;培训操作人员e.投入切换和试运行
前面用自顶向下结构化系统设计思想,而在本章中我们却是采用自底向上的逐步开发方法,即先开发一个个的模块,然后再结构化地逐步建立起整体系统。所以,一些具有软件工程开发方法,如原型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面向目标的程序设计方法等都有了广泛的用途。
试运行阶段工作内容: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输入个原始数据记录;记录系统运行的数据和状况;核对新系统输出和老系统输出的结果;对实际系统的输入方式进行调查;对系统实际运行、响应速度进行设计及运行
系统切换定义:指系统开发完成后新老系统之间的转换
系统转换三种方法: 直接切换(节省人员设备 ,适用于处理过程不复杂,数据不重的情况);并行切换(安全、可靠但费用和工作量大);分段切换(又叫向导切换,既保证了可靠性,又不至于费用太大。但是这种分段切换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都有一定的要求,否则是无法实现这种分分段切换的设想的);总之:第一种方式简单,但风险大,万一新系统运行不起来,就会给工作造成混乱,这只在系统小,且不重要或时间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采用。第二种方式无论从工作安全上,是从心理状态上均是较好的。这种方式的缺点就是费用大,所以系统太大时,费用开销更大。第三种方式是为克服第二种方式缺点的混合方式,因而在较大的系统使用较合适,当系统较小时不如用大二中方便。
程序的调试:在计算机上以各种可能的数据和操作条件对程序进行试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改,使之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程序调试的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a.黑箱测试:即不管程序内部是如何编制的,只是从外部根据HIPO图的要求对模块进行测试。
b.数据测试:即用大量实际数据进行测试。数据类型要齐备,各种“边值”“端点”都应该调试到
c.穷举测试:亦称完全测试(complete testing)。即程序运行的各个分支都应该调试到。
d.操作测试:即从操作到各种显示、输出应全面检查,检查是否与设计要求向一致。
e.模型测试:。即核算所有计算结果。
程序调试主要步骤:模块调试;分调;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