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坚持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邓小平理论中最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
(1)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适用而先进的技术设备,并聘请必要的外国经济技术专家来帮助我们工作。我国的对外政策面向全世界,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开放。
(2)必要性:
邓小平总结了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对外开放的理论和政策,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其主要依据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第一,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在他的时代就阐述了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思想,揭示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方向。进入二十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而使生产和消费越来越具有世界性,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全球化的趋势。它突出表现为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不断深化和加强,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这一趋势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在开放的世界中如果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第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总结。中国曾有过开放的历史,“丝绸之路”就是开放之路。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也算是开放。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闭关自守,导致落后,“我们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是以丧失国家主权为代价、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向外国“开放”的,这一页“对外开放”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此后,无数仁人志士立志向西方学习,学习他们的器物技术,学习他们的思想观念,学习他们的社会制度。如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以资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明确地提出了开放主义的思想,他说:“凡是我们中国应兴事业,我们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我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才;我们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物质上文明,外国花费三百年工夫,始有今日结果,我们采来就用,请君看看,便宜不便宜?”然而,孙中山的正确主张并未能够付诸实践。多少志士仁人的探索终究停留在纸上谈兵,中国了的富强之梦始终未能成为现实。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对外开放的问题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毛泽东是主张对外开放的,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不是孤立的也不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是我们的立脚点。我们不是也不能是闭关主义者,中国早以不能闭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对外开放的主张,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一切真正的好东西都要学。但由于帝国主义对我们实行敌视、封锁和禁运政策以及后来我们自己所犯的“左”的错误,毛泽东在对外开放方面的许多正确思想未能完全付诸实施。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他吸取了历史的教训,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明确地指出了中国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科学技术落后、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第三,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马恩论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指出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形态。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相对于资本主义而言,是新生事物,它没有直接的经验、现成的规律可循,所以只有在与资本主义制度共存的过程中,学习、借鉴、利用其合理的因素和先进的经验。
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科学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我国历史上经济社会长期停滞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
� 第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追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在当代,世界最新通讯技术的运用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变革,使各种交往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国际经济生活的时空大大缩短,使国际交往互惠更加便利;资源、劳力、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普遍纳入经济生活国际化的洪流之中,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的社会化、国际化、一体化普遍要求各国打开国门,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世界市场的扩大,要求各国实行开放政策,既发展自己,也推动全世界的发展。
� 第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推进传统产业革命,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如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足、生产效益不佳等困难。这些困难如果得不到克服,已经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就有流产的危险。而要尽快妥善地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实行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实行对外开放,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答:(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成果。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各国政府为在国际分工和竞争中获得最大利益,纷纷实行开放政策,广泛地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积极利用外国市场、技术、资金、资源、信息。在开发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近代以来落后于世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闭关自守。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科学技术落后,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与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只有在继承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创造出的全部社会生产力和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新的创造,才能顺利建设成功。
综上所述,对外开放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坚持这一基本国策是必要的。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适应国内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需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生产国际化成为必然,这需要中国在对内开放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
(2)对外开放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经济,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在统一国内市场的同时放开国际市场。
(3)对外开放是适应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通过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发展经济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可以在对外开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优势。
(4)对外开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得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
(5)对外开放是适应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
任何国家,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规模大小,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成为世界经济整体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