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也就是成语所说的“用行舍藏”或“用舍行藏”,它最为精炼地表达了儒者对于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
这里面所蕴含的,一方面是进退之间深刻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儒学通权达变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
孔子另外还多次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泰伯》)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孟子也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所有这些说法,其实都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意思。
问题在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虽然懂得用行舍藏的道理,但真正面对现实,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不仅用舍不由你,就是行藏也往往是你无可奈何的呀!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与百姓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时就独自施行这一个原则,富贵不能使他折腰,贫贱不能使他改变,武力不可以使他屈服,着就是大丈夫!
孟子表现出强烈的自尊自强精神和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独立。他指出,君子不能因外在的环境而改变自我的道义准则.
儒家嘛,就是呢,老师呀,其实呢,也不是很清楚。可是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我简单的举例子,就举一个……(拍砖——)
孔子其实是一个很实际的人,当时他的理论有很多都是这样。当时,有弟子问他说管仲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他虽然背叛了先主,然而他造福于一方百姓,做的是正确的事。这里也是一样,儒家是经世致用的学派,它们既强调入世(这是在能够造福一方百姓,有明君,世态安良时要积极入世),但在世道昏庸无明主的情况下讲究独善其身……
嘿嘿,我瞎讲的,随便看看好了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