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对不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复习提要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3课】
1、我国已知最早人类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他们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著名的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的四肢进化快,像人;头部保留着猿类的特征,属于猿人。他们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称旧石器。他们靠渔猎、采集维持生活,能够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的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他们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和用兽皮缝制衣服。他们已经有了思想,有了爱美之心、有了羞耻感。
2、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等。他们会种植庄稼、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会制作陶器、能建造房屋,还饲养家畜家禽。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种植水稻,制作小船,住木头建造的木房子里。
半坡遗址是我国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生活在陕西西安附近,种植粟,用麻纺织麻布,能制造精美的彩陶,住在半地穴式房子(半坡圆形房子)里。
3、黄河流域生活着炎帝和黄帝两个著名的部落。
传说炎帝姓姜,人称神农氏(炎帝神农);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炎部落是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中华儿女自称“炎黄子孙”或“华夏子孙”,炎帝陵和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共同的祖陵。对炎帝陵和黄帝陵的祭祀能让我们不忘历史(祖先),牢记自己的民族责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的早日统一。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历史上称这一制度为"禅让"。
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办法,历经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险,终于治水成功。他不畏艰难困苦,以天下为重,开拓创新,讲求方法等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4-8课】
4、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标志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因夏桀的暴政而亡了国。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灭亡夏朝,建立了商朝。约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稳定下来。商朝最后一个王是纣王,非常残暴,被周武王所推翻。
5、约前1046年,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周武王实行分封制,产生了大量的诸候。实质是为了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统治。自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结束。
6、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前770年—前476年。特点:①王权衰落;②诸候强大,争当霸主。表现为"礼乐征伐自诸候出"。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使国力更加强盛;同时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称霸成功。
晋文公经城濮之战打败了楚国,成为了第二个霸主。相关的成语是退避三舍。
楚庄王野心很大,问鼎中原,最终一鸣惊人成霸主。
吴王阖闾任用著名军事家孙武改革内政,加强军队,成为春秋第四个称霸主。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在逆境中拼搏奋斗,坚持不懈,终于成为春秋的最后一个霸主。
7、战国,前475年—前221年,特点:"乱"和"变"。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地理位置:东南西北上中下)。
战国时,铁兵器出现,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著名军事家有孙膑和白起;著名战役有"围魏救赵"(孙膑)、"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
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强大,严重威胁东方六国。各国对外政策围绕秦国展开。六国进行合作,"合众势以攻一强",史称"合纵";秦国破坏六国的联合,收买拉拢东方国家,"事一强以攻众弱",史称"连横"。"合纵"与"连横"构成了战国纷争的重要内容。
8、战国时生产力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
由于秦国落后,秦孝公决心改革、变法图强,任用并支持商鞅变法。变法的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②重农抑商。③奖励军功。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
商鞅后被车裂而死,但"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因为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了;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9-13课】
9、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灭六国,统一全国。
秦始皇的贡献:完成并巩固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定都咸阳。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巩固统一的措施:①建立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李斯建议)。实行中央集权。②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③文化方面:统一文字。
秦统一后的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秦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来,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也逐渐流行起来。
10、秦朝灭亡和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暴政:① "焚书坑儒"(李斯建议),这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②繁重的赋税、兵役、徭役;③严酷的刑罚。④秦二世的昏庸残暴加速了秦的灭亡。
大泽乡起义: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先起义,后建立了张楚政权。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后来项羽率兵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前207年,刘邦兵进咸阳,秦朝灭亡。
11、前202年,刘邦在都城长安称帝,建立西汉。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①在思想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文化方面在长安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让博士主持教学。③政治上颁布了"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④在经济上,整理财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⑤军事上,开疆拓土:如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置"河西四郡",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辽阔地区;加强对五岭以南包括海南岛的管辖;把"西南夷"(指今四川南部和西部、贵州、云南一带)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
汉武帝时,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
12、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汉朝时,西域指的是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为联络乌孙,给匈奴更沉重的打击。
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沟通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为开通丝绸之路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我们应学习他敢于冒险的大无畏精神;为了祖国利益不怕牺牲生命的高尚品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等
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从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管辖;今新疆地区,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3、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经过区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的商路上,由于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西汉时,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实际已经形成。
在朝鲜平壤附近出土有蜀郡制造的漆器。
东汉汉光武帝赠给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一牧。
97年,东汉时,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只到达条支海(今波斯湾),后没有继续前行。
166年,一批大秦人(罗马人)从海路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14-16课】
14、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著名战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操都是战争的一方,但曹操一胜一败;失败的一方都骄傲轻敌。
官渡之战发生在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想统一全国,在208年与孙权、刘备联军大战于赤壁,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
魏、蜀、吴的建立:220年,曹操病逝,他的儿子曹丕取代东汉,自己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三国开始。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至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鼎立结束后,西晋统一全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东晋和南朝先后统治南方。
15、南方的初步开发:原因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②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③南方自然条件好、资源丰富,④为江南开发作出贡献的有北方移民、山越人、南越人和原居南方的汉人等。
孙吴开发的表现:①农业:开荒,推广牛耕;②手工业:织造麻布最重要,越布是著名特产。生产的青瓷相当精致;③造船技术较高,造船中心有侯官、临海和番禺。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乘舰船到夷洲(台湾)。
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稳妥地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云南贵州一带)得到初步开发。
东晋南朝时的新发展:①广种水稻,推广原产北方的麦、豆等;②织锦、造纸业、制瓷、矿冶等技术迅速发展。③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是建康(江苏南京)的变化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16、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散居边地的格局。
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内迁的民族中,鲜卑族拓跋部的影响最大。
北魏孝文帝改革:①背景: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但鲜卑贵族的落后统治方式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②目的:巩固政权,维护统治。
改革内容:①借鉴汉族的政治、经济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②迁都洛阳。③大力推行学习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政策: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话、用汉字办公,还完善了学校教育制度。
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与发展。
北魏孝文帝锐意进取,勇于改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化【17-23课】
17、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重要,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精品是商朝制造、湖南出土的四羊方尊,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代表是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青铜面具、青铜树等,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18、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李冰组织发动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在咸阳附近修建了郑国渠,灌溉关中平原。
秦统一后,修秦长城是为了防御强大的匈奴,巩固北方边防。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意义: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19、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是中国。我国用麻造纸开始于西汉时候。
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优点:改进后的纸,产量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纸成了主要书写材料。相比龟甲兽骨和竹木简,纸轻便,价廉物美。
意义: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文化的保存、交流和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我们提倡使用“再生纸”,这样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议珍惜每一张纸,不要浪费。
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期。书中关于负数的概念和正负娄的加减运算等,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数学家约早1100年。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被后世尊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世界上最早发明全身麻醉药剂,人称神医。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著名的著作;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20、我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
秦统一全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秦始皇巡游时,往往要刻石记功,石刻上的文字应是小篆。
汉代基本上是隶书。草书和楷书形成于汉朝后期,草书、楷书和行书趋向成熟是在三国两晋时期。
21、在中国各地修建的文庙是为了纪念孔子。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②编订《诗》、《书》和《春秋》,丰富了教学内容;③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论编成《论语》,为后人研究孔子提供了宝贵资料。
战国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众多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学术思想空前地活跃起来。
22、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在端午节用划龙舟、吃粽子等方式来纪念屈原。
西汉司马迁的代表作《史记》,记述从远古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这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是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史书的编写有深远的影响。
原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正式创立,尊奉老子为创始人。
23、湖北出土的乐器:战国编钟,它的发现和成功演奏得到中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在秦汉时期的美术中,雕塑成就最为突出,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的杰作,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
“书圣”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兰亭序》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形神兼备,他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我国已知最早人类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他们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著名的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的四肢进化快,像人;头部保留着猿类的特征,属于猿人。他们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称旧石器。他们靠渔猎、采集维持生活,能够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的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他们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和用兽皮缝制衣服。他们已经有了思想,有了爱美之心、有了羞耻感。
2、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等。他们会种植庄稼、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会制作陶器、能建造房屋,还饲养家畜家禽。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种植水稻,制作小船,住木头建造的木房子里。
半坡遗址是我国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生活在陕西西安附近,种植粟,用麻纺织麻布,能制造精美的彩陶,住在半地穴式房子(半坡圆形房子)里。
3、黄河流域生活着炎帝和黄帝两个著名的部落。
传说炎帝姓姜,人称神农氏(炎帝神农);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炎部落是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中华儿女自称“炎黄子孙”或“华夏子孙”,炎帝陵和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共同的祖陵。对炎帝陵和黄帝陵的祭祀能让我们不忘历史(祖先),牢记自己的民族责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的早日统一。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历史上称这一制度为"禅让"。
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办法,历经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险,终于治水成功。他不畏艰难困苦,以天下为重,开拓创新,讲求方法等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4-8课】
4、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标志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因夏桀的暴政而亡了国。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灭亡夏朝,建立了商朝。约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稳定下来。商朝最后一个王是纣王,非常残暴,被周武王所推翻。
5、约前1046年,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周武王实行分封制,产生了大量的诸候。实质是为了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统治。自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结束。
6、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前770年—前476年。特点:①王权衰落;②诸候强大,争当霸主。表现为"礼乐征伐自诸候出"。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使国力更加强盛;同时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称霸成功。
晋文公经城濮之战打败了楚国,成为了第二个霸主。相关的成语是退避三舍。
楚庄王野心很大,问鼎中原,最终一鸣惊人成霸主。
吴王阖闾任用著名军事家孙武改革内政,加强军队,成为春秋第四个称霸主。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在逆境中拼搏奋斗,坚持不懈,终于成为春秋的最后一个霸主。
7、战国,前475年—前221年,特点:"乱"和"变"。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地理位置:东南西北上中下)。
战国时,铁兵器出现,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著名军事家有孙膑和白起;著名战役有"围魏救赵"(孙膑)、"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
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强大,严重威胁东方六国。各国对外政策围绕秦国展开。六国进行合作,"合众势以攻一强",史称"合纵";秦国破坏六国的联合,收买拉拢东方国家,"事一强以攻众弱",史称"连横"。"合纵"与"连横"构成了战国纷争的重要内容。
8、战国时生产力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
由于秦国落后,秦孝公决心改革、变法图强,任用并支持商鞅变法。变法的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②重农抑商。③奖励军功。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
商鞅后被车裂而死,但"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因为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了;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9-13课】
9、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灭六国,统一全国。
秦始皇的贡献:完成并巩固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定都咸阳。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巩固统一的措施:①建立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李斯建议)。实行中央集权。②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③文化方面:统一文字。
秦统一后的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秦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来,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也逐渐流行起来。
10、秦朝灭亡和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暴政:① "焚书坑儒"(李斯建议),这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②繁重的赋税、兵役、徭役;③严酷的刑罚。④秦二世的昏庸残暴加速了秦的灭亡。
大泽乡起义: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先起义,后建立了张楚政权。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后来项羽率兵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前207年,刘邦兵进咸阳,秦朝灭亡。
11、前202年,刘邦在都城长安称帝,建立西汉。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①在思想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文化方面在长安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让博士主持教学。③政治上颁布了"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④在经济上,整理财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⑤军事上,开疆拓土:如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置"河西四郡",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辽阔地区;加强对五岭以南包括海南岛的管辖;把"西南夷"(指今四川南部和西部、贵州、云南一带)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
汉武帝时,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
12、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汉朝时,西域指的是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为联络乌孙,给匈奴更沉重的打击。
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沟通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为开通丝绸之路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我们应学习他敢于冒险的大无畏精神;为了祖国利益不怕牺牲生命的高尚品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等
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从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管辖;今新疆地区,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3、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经过区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的商路上,由于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西汉时,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实际已经形成。
在朝鲜平壤附近出土有蜀郡制造的漆器。
东汉汉光武帝赠给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一牧。
97年,东汉时,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只到达条支海(今波斯湾),后没有继续前行。
166年,一批大秦人(罗马人)从海路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14-16课】
14、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著名战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操都是战争的一方,但曹操一胜一败;失败的一方都骄傲轻敌。
官渡之战发生在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想统一全国,在208年与孙权、刘备联军大战于赤壁,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
魏、蜀、吴的建立:220年,曹操病逝,他的儿子曹丕取代东汉,自己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三国开始。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至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鼎立结束后,西晋统一全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东晋和南朝先后统治南方。
15、南方的初步开发:原因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②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③南方自然条件好、资源丰富,④为江南开发作出贡献的有北方移民、山越人、南越人和原居南方的汉人等。
孙吴开发的表现:①农业:开荒,推广牛耕;②手工业:织造麻布最重要,越布是著名特产。生产的青瓷相当精致;③造船技术较高,造船中心有侯官、临海和番禺。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乘舰船到夷洲(台湾)。
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稳妥地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云南贵州一带)得到初步开发。
东晋南朝时的新发展:①广种水稻,推广原产北方的麦、豆等;②织锦、造纸业、制瓷、矿冶等技术迅速发展。③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是建康(江苏南京)的变化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16、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散居边地的格局。
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内迁的民族中,鲜卑族拓跋部的影响最大。
北魏孝文帝改革:①背景: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但鲜卑贵族的落后统治方式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②目的:巩固政权,维护统治。
改革内容:①借鉴汉族的政治、经济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②迁都洛阳。③大力推行学习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政策: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话、用汉字办公,还完善了学校教育制度。
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与发展。
北魏孝文帝锐意进取,勇于改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化【17-23课】
17、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重要,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精品是商朝制造、湖南出土的四羊方尊,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代表是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青铜面具、青铜树等,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18、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李冰组织发动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在咸阳附近修建了郑国渠,灌溉关中平原。
秦统一后,修秦长城是为了防御强大的匈奴,巩固北方边防。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意义: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19、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是中国。我国用麻造纸开始于西汉时候。
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优点:改进后的纸,产量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纸成了主要书写材料。相比龟甲兽骨和竹木简,纸轻便,价廉物美。
意义: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文化的保存、交流和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我们提倡使用“再生纸”,这样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议珍惜每一张纸,不要浪费。
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期。书中关于负数的概念和正负娄的加减运算等,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数学家约早1100年。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被后世尊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世界上最早发明全身麻醉药剂,人称神医。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著名的著作;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20、我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
秦统一全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秦始皇巡游时,往往要刻石记功,石刻上的文字应是小篆。
汉代基本上是隶书。草书和楷书形成于汉朝后期,草书、楷书和行书趋向成熟是在三国两晋时期。
21、在中国各地修建的文庙是为了纪念孔子。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②编订《诗》、《书》和《春秋》,丰富了教学内容;③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论编成《论语》,为后人研究孔子提供了宝贵资料。
战国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众多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学术思想空前地活跃起来。
22、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在端午节用划龙舟、吃粽子等方式来纪念屈原。
西汉司马迁的代表作《史记》,记述从远古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这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是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史书的编写有深远的影响。
原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正式创立,尊奉老子为创始人。
23、湖北出土的乐器:战国编钟,它的发现和成功演奏得到中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在秦汉时期的美术中,雕塑成就最为突出,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的杰作,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
“书圣”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兰亭序》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形神兼备,他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必须给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