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涉及哪些重要内容?

2024-11-25 20:40:2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确定关键货币作为国际货币。   关键货币是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充当基础性价值换算工具的货币,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要素。因为一国对外收支不能使用本国货币,而必须使用各国普遍接受的货币即关键货币。
只有确定了关键货币,才能进而确定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汇率的调整以及国际储备构成等。因此,确定关键货币,即确定货币由何种材料担当、货币的质量及单位、该货币在货币体系内的地位,便构成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2.确定各国货币的比价。   由于国际交往而产生国际支付的需要,货币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时,各国之间的货币—定要确定一个比价,也即汇率。围绕汇率的确定,各国政府一般还规定:货币比价确定的依据,货币比价波动的界限,货币比价的调整,维持货币比价所采取的措施,对同一货币是否采取多元比价,等等。
   3.货币的兑换性和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   可兑换是指一国在对外支付上是否进行限制与管制。如果没有各种限制或管制,该国货币即为全面可兑换货币,或自由兑换货币。有些国家对某些项的国外支付加以限制,对另外一些项目的支付则不加限制;有些国家则对国外一切项目的支付都加以限制。
各国政府一般还颁布金融法令,规定本国货币能否对外兑换和对外支付是否进行限制等。 4.国际结算的原则。   一国的对外债权债务,或者定期进行结算,并实行限制的双边结算;或者立即进行结算,并在国际结算中实行自由的多边结算。
   5.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为保证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必须保持一定的国际储备,保存一定数量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储备资产,是构成国际货币体系的一项主要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储备资产主要是黄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黄金和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资产中起同等重要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时期,美元和黄金是主要

回答2: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和构成

国际货币体系是调节各国货币关系的一整套国际性的规则、安排、惯例和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整方式。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一)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第一次世界大战)

1.定义及发展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指黄金充当国际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在世界各国货币制度逐渐统一为金本位后,从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

2.特点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兑换、输出入;汇率由含金量决定,在黄金输送点范围内波动;由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3.缺点

国际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于黄金产量的增长。世界经济的增长,要求世界货币的数量也相应的增长,然而,世界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这就使世界金本位制的物质基础不断削弱。

4.瓦解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金本位制出现了崩溃的苗头;战争爆发后,各国为筹集巨额军费,发行不兑换的银行券并且银行券的发行日益增多,黄金的兑换趋于困难,其输出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随后,各国中止了银行券与黄金的兑换,禁止黄金的出口,国际金本位遂宣告瓦解。

5.意义

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对汇率的稳定、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发展及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金汇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金汇兑本位是一种必须有双边或多边的国际安排才能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

1.背景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短暂存在过的金汇兑本位,最初与少数国家事实还存在着本国银行券可兑换为金块的金块本位制相联系。

2.特点

(1)各国货币依然维持金平价(gold parity),即规定有含金量。但它只是一种不完全的金平价,本币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而是通过兑换外汇间接与黄金联系;

(2)汇率实际上是一种钉住汇率制度,即与某一特定强国的货币挂钩;

(3)一国政府当局或中央银行除持有黄金储备外,还持有大量外汇——与之挂钩的强国货币,以保证本币可以通过兑换为外汇来保持稳定。

不久,一些强国又放弃金块本位,于是通过与强国货币挂钩间接兑换为金块也不复存在了。虽然不能间接兑换为任何形态的金,但大多数国家并不能放弃与强国货币挂钩的做法;不挂钩,对外的外汇收支则无法进行。比如1935年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改革”就是与美元、英镑——这时的英镑、美元都不能兑换黄金了——形成固定比价,并通过无限制买卖英镑、美元以保持法币的币值稳定。对于这一阶段的货币制度,人们大多仍沿用金汇兑本位的叫法。

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说是国际货币体系突破黄金约束的开端。

(三)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946-1973)

1.定义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主要包括:

(1)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IMF规定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如果发生波动,范围不得超过平价的1%。超过时除美国外,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持本国货币同美元汇率的稳定。但是在出现国际收支的基本不平衡时,经IMF批准可以进行汇率调整。实际上在平价10%以内的汇率变动可以自行决定而无需IMF的批准。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双挂钩)

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1)积极意义: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国际贸易和多边支付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存在的问题:

①其确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不能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②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矛盾。即后文要提到的特里芬两难;

③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效率不高。

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原因

(1)直接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频频爆发的美国经济危机及由此引起的美元危机,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双挂钩分别于1971年和1973年倒塌,这是导致该体系崩溃的具体原因。

(2)根本原因:将庞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某一个国家的经济之上,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即所谓的“特里芬悖论”。

(四)有诸多新发展的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1976——至今)

1976年,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并达成《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IMF理事会通过了IMF第二次修正案,从而形成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新格局。

1.主要内容

(1)浮动汇率合法化;

(2)黄金非货币化,取消黄金官价,各会员国央行可按市场价格自由进行黄金交易;

(3)提高SDR(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2.主要运行特征

(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美元依然是主导货币,但是欧元和SDR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2)多元化的汇率制度安排,除了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之外,还有多种弹性不同的汇率制度安排。

(3)多元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可以通过汇率机制、对商品贸易和资本流动实施管制等方式调节国际收支。

3.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1)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①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国与其依附国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悖论”。

②以主要货币汇率浮动为主的多种汇率安排体系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多变的状况;自由的汇率安排能使各国充分考虑本国的宏观经济条件,并使宏观经济政策更具独立性和有效性。

③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存,各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比较能适应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各国发展模式、政策目标和客观经济环境都不相同的特点。

(2)存在的问题

①汇率纪律荡然无存。浮动汇率加剧了世界性通货膨胀,汇率的频繁波动不仅影响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而且使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和外债问题都变得复杂化;

②造成储备货币管理的复杂性;

③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回答3:

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涉及,有很多方面要看从哪一方面去了解。

回答4:

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涉及哪些重要的内容,主要是涉及一些秘密和一些按记吧。

回答5:

嗯,还活着,就好比人去年七夕的话,这个比较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