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赢政并没有下令吕不韦自尽,只是让他迁到巴蜀,为何他就自尽了呢?

2025-02-24 21:32:2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吕不韦列传》中记载,秦王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这封敕令发生在嫪毐事件之后一年,吕不韦被秦王嬴政罢免了相国的职位,贬到河南的食邑之时。从这封信的内容可以看出,嬴政除了责怪吕不韦外,并没有要他性命的意思,只是明确下令要把他和亲属流放蜀地。但是,当吕不韦看到秦王嬴政的这道敕令后,随即饮鸩酒自杀了。那么,为什么吕不韦看到这封敕令后就自杀了呢?

一、嫪毐事件断送了吕不韦的政治前程。吕不韦作为一位商人,最擅长的就是投资,他也依靠自己精明的头脑在商界大获成功,赚得盆满钵满,“家累千金”。这时候,吕不韦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政治筹码,那就是被质于赵国的异人。他依靠“邯郸献姬”,重金疏通关系等手段,帮助异人重新回到了秦国,被华阳夫人收为嫡子,并辅佐异人登上了秦国国君之位,成为庄襄王。

吕不韦也因辅佐有功,官拜丞相,封长信侯,食邑河南10万户。等到嬴政即位后,吕不韦更是总揽朝政,权倾朝野。至此,吕不韦的政治投资收到了丰厚的回报。但是,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政治投资的风险往往更大,稍不注意,就会搭上身家性命。身为仲父的吕不韦,再一次进行了投资,只不过这次用的是身体。他半推半就地拜倒在了王太后赵姬的石榴裙下,进一步累积自己的政治资本,和赵姬旧情复燃,暗通款曲。

精明的吕不韦当然明白和王太后暧昧的巨大风险,于是,他多方寻找替身,想全身而退,尽量规避这种风险。嫪毐由此被他瞒天过海地送进了赵姬的寝宫。但欲壑难填的嫪毐不甘心只做赵姬的男宠,他不但把持朝政,还胆大包天地让王太后连生二子,并私下约定,一旦嬴政驾崩,就立两人之子为秦王。随着嬴政的亲政,嫪毐不可避免地成了秦王第一个铲除的对象,随即牵扯出了吕不韦。即便吕不韦对嬴政有大恩,但王室尊严不容亵渎,至上王权更容不得挑战。于是,吕不韦被罢官,贬往封地河南。

二、吕不韦自知威胁到了王权。吕不韦在相位12年,从辅佐异人到嬴政,权力一路攀升,直到成为秦国实际统治者。虽然被罢免了相国之职,但吕不韦回到河南后,并未消停,而是“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这引起了嬴政的高度警觉,吕不韦是一个极具才干之人,且军功卓著。这样的一个人,即使身处江湖之远也颇具人望,被很多人崇拜,甚至被其它六国请去做官。

一旦吕不韦东山再起,难免危及王权。而且,吕不韦虽然官职被免,但他所养的数千门客并没有解散,这些人中可是藏龙卧虎。著名的丞相李斯就出自吕不韦门下。即便吕不韦确实是为了秦国储备人才,没有丝毫不臣之心,但在嬴政眼里,这些人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他不得不防。除了这些门客外,12年的丞相生涯,也让吕不韦经营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这些人在朝中盘根错节,对嬴政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三、吕不韦害怕被嬴政赐死。从嫪毐叛乱开始,吕不韦就知道要来的一定会来。他首先被免职,然后被流放。那么,接下来会是什么呢?如果嬴政仍然对自己不放心,如果嬴政一定要赶尽杀绝,那么,这肯定不会是最后一封书信,下一封书信的内容,说不定就是赐死。

与其被嬴政赐死,不如自己主动自尽,在颜面上尚有些许的保全。这对于一生精于投资,鲜有败绩的吕不韦来说,是保住最后一丝尊严的唯一方法。面对这样无解的死局,吕不韦只能选择饮鸩自尽。一生投机的吕不韦,在政治投机中攀上人生巅峰,同样在政治投机中断送了自己的生命,落得个服毒身亡的下场,也是可悲。

回答2: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吕不韦从一个商人向政治大佬的转变,不仅有着富甲天下的经济地位,其政治地位也无出其右,自称“仲父”,但他的自尽根源还是在于“自满”。

吕不韦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商人,在邯郸做生意的时候遇到了在赵国做质子的秦国公子异人。质子,实际上就是两国互相交换的人质,地位要高一些显示两国的诚心。

因为秦、赵两国关系紧张,所以异人的处境比较尴尬,待遇也不怎么好。但是精明不如吕不韦,他从异人身上看到了巨大的利益,这就是推上宝座。

于是吕不韦开始自己的“成名之路”:他先是到秦国花重金说服了太子安阳君的华阳夫人过继了异人,因为华阳夫人无子,那么将来安国君成为国君的时候,异人作为嫡子就可以当上太子,为此,吕不韦还把自己喜爱的赵姬送给了异人,他们的孩子就是嬴政。

秦昭襄王死后,安国君顺利做了秦王,但安国君继位三天就去世了。这时,吕不韦的操作成功了,因为和异人的协议,如果他做了秦王,就和吕不韦共同执政。于是,异人封吕不韦为丞相,但也仅仅做了三年秦王就病逝了。继位的嬴政年幼,吕不韦摇身一变成了辅国重臣,以仲父身份自居。

吕不韦作为全秦最有权势的人,被权势冲昏头脑,吕不韦不仅和秦王的母亲赵姬一直保持暧昧关系,而且写下流传千古的《吕氏春秋》,重金让人挑错字以试探他对众人的威慑力。吕不韦更让嬴政无法忍受的是:吕不韦把假太监嫪毐献给赵姬做情人,赵姬和嫪毐搬到雍地,生下两个儿子;更有甚的是,嫪毐野心勃勃,仗着情人是太后做了长信侯,谋划着废掉嬴政让自己的儿子做秦王。

当然,这个计划最后是失败了,嬴政在亲政前把嫪毐等人一网打尽,嫪毐被车裂,诛三族,处死了自己的两个弟弟,另外将母亲赵姬软禁。另外,嬴政借此机会免去吕不韦的相国职位,将他赶去了河南,但嬴政也知道吕不韦门庭若市,宾客众多,又恐怕他造反,于是担心他和嫪毐一样造反,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吕不韦: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其实,从历史角度看,如果没有吕不韦就没有嬴政的大一统,甚至有传言说嬴政可能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但嬴政的信中充满了对吕不韦的否定和斥责,被一国之君如此否定和忌恨,除了自尽或许就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保全家族,就像逃犯一样,与其每天战战兢兢担心被抓、被审判、被处罚,倒不如一死了之。所以,公元前235年,吕不韦喝下毒酒,给了嬴政想要的结果。

说到吕不韦的《吕氏春秋》,笔者细细读过,这既是一部治国纲领,又是珍贵的文化典籍。但由于吕不韦的过失,秦始皇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现代角度看,这是学习和领会战国诸子百家思想的一部经典之作。

回答3:

因为吕不韦到了巴蜀之后,当地官员都跑来跟他结交,这让嬴政很不满。他就写了一封信告诫吕不韦,对他极尽践踏,吕不韦明白了嬴政的威胁,为了自己的名声,选择自尽。

回答4:

因为那时候吕不韦已经没办法翻身了,他觉得自己一生的算计都成了空,绝望之下就自杀了。

回答5:

因为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是难逃一死的,为了给家人们争取点活路,所以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