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的不眠如何理解?

2025-01-02 07:46:0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枫桥夜泊》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写的是诗人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全诗围绕着“愁”字,展开了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通过月落、乌啼、寒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愁绪。这首诗使张继名垂青史,寒山寺也因为这首诗而名扬天下,可见这首诗具有的深远影响。但如何正确理解这首诗的独特内涵,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我觉得,无论哪一种解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感受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愁思”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感悟能力,在他们的脑海里,由景抒情的文章他们一般只能体会出高兴、兴奋等积极向上的情感,孤独忧愁的似乎很难,更何况是古诗。如何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理解这“不眠的夜”,感悟这“不尽的愁”呢?
  一、重视朗读——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学习古诗、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诵读。
  在教学中,我将形式多样的诵读贯穿于整堂课上,并注意对这首诗的“情感”、“意境”、“画面”的把握。由读正确、读通顺,到读出节奏和韵律,再到读出情感;由个别读、齐读,到师生互动读、教师范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让学生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次地充分朗读诗文,层层深入地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比如在课堂上,我设计了配乐范读的环节:
  师:同学们,诗人张继站在枫桥边的小船上,看着夜幕笼罩下的枫桥别有一番景色,他把看到的、听到的都融进了诗句中。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生:闭目倾听教师范读。
  师生互动交流: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让学生一边欣赏范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诗中的景物,这样的教学,学生如临其境,在之后的描述画面时,一幅秋江夜泊图便在他们的语言中诞生了。然后再让学生诵读,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在水乡秋夜的清冷中,羁旅者孤独寂寞的感受和萦绕在心头的缕缕乡愁,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为更好地理解、品悟诗中的愁绪作好铺垫。
  二、再现画面——感悟诗歌的独特意境
  “诗是说话的画,画是沉默的诗。”我国古代不少诗人往往也是因画生诗,以诗入画。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逼真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想象诗词中那些意蕴深厚、可供咀嚼回味的东西。这样才能使学生走进作者的所见所感,理解作者对语言的提炼,领悟作者画家般的匠心。
  《枫桥夜泊》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秋江夜泊图。诗人由远而近,目之所触之景,耳之所闻之声,都透露出暮秋时节的凄凉与冷落,这些景物和声音深深地勾起了诗人飘泊他乡的孤独情怀。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传统的简笔画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这样一幅意境幽美的图画。
  师:(边说边板画)我听出来,你们看到了月亮落下去了,到处都是寒霜。江边有许许多多的枫树,江面上的渔船亮着几盏渔火,还看到了远处的寒山寺……
  师: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眼前的这些景物就是一幅画。你能把诗中看到的,听到的连起来加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生一边看板画,一边描述画面。)
  这一教学环节不仅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让诗中的景物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为学生理解诗意、连贯地说出画面提供了一个支点、一根拐杖。这种画面再现的教学情境,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美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佳境,感悟这首诗独特的意境。
  三、巧设导语——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意思是假如读者进入了作品所描绘的情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表达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所教内容的总述和解释,对教程的推进和转换,对要点的点拨和升华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应巧设导语,用恰当的导语起承转合,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
  《枫桥夜泊》写的是诗人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首先是一幅意境幽美的秋江夜泊图。但是,这秋月、这秋霜、这江枫、这渔火、这秋天的一景一物,在诗人张继的眼中却勾起了他别样的情绪。如何让学生体会这是一个“不眠之夜”、感悟诗人浓浓的“愁绪”?我紧扣题眼“夜”字,巧设导语展开教学。
  师:(指板画)深秋的夜晚,这些景物被笼罩在浓浓的夜色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呢?(在题目的“夜”字下着重加红点)
  交流预设:
  (1)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
  (2)这是一个黑沉沉的夜晚。
  (3)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师:同学们用眼睛、用耳朵,还通过肌肤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寒冷的、静寂的、黑沉沉的长夜。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寒夜里,一般的人都在哪里?可是诗人张继在哪里?
  师生互动:他人在——(生答外地、苏州),是啊,人在旅途;泊在——(生答枫桥),是啊,泊在他乡;宿在——(生答小船上),是啊,宿在客船。
  师:诗人张继人在旅途,泊在他乡,宿在客船。请同学们再来轻声地读读诗句,和诗人一样用心去感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呢?
  交流预设:(漫长、孤独、寂寞、忧伤、不眠……)
  师:诗中有一个字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是哪一个字?(愁)
  这一系列的导语层层铺叙并不断深入,引领着学生入境入情。最后,在创设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穿越时空,回到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进行角色体验,学生俨然成了诗人张继,不知不觉间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师生之间也创生出一段来自心灵深处的对话。

回答2:

夜色清冷,不眠

夜色静谧,而我却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是白天睡多了?又或者是得罪了谁,所以显灵来惩治我一番?我这样胡思乱想着。
身在宿舍,室友均匀的呼吸此刻听在我的耳边也是那么刺耳,扰的我更加烦心,也就再也没有心情赖在床上,索性穿上衣服,无聊地在宿舍的地面上踱步,只是希望如果此刻哪个憨子突然醒来,一定不要大喊着把臭袜子向我丢来,失眠而已,只是小事,闹出人命可不太好!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事实也的确如此,站在窗边,仰头看着悬在天上的这一轮满月,竟是这么的圆满美丽,四周淡淡的五彩光晕也在尽情地扩散,就这样无声又高调地宣扬着谁才是这片夜空真正的霸主,群星失色,不敢争其光,但是好在月光笼罩的这里只是一片小小的郊区,没有耀眼的霓虹,也没有四射的彩灯,不然哪怕再皎洁的月辉怕是也不能穿透层层灯火,散在这片清冷的土地上。
浓浓的月光混杂着淡淡的路灯灯光,或者还有街道上偶尔驶过的汽车前照灯闪过的光芒,一同透过窗子照进室内,将窗前的我随着窗子边框一起映在地上,倾斜的,看起来就好像一张放在相框里的照片,只可惜分不清到底是面孔还是背影,也不会有什么色彩,更不是黑白的,只能说,还是清冷!
清冷的夜,清冷的大地,清冷的月光,还有清冷的我,极尽协调又极不协调,我喜欢美但又不得不说这真的不美,是因为外乡的月亮不够圆?还是说只是没有一个并肩而坐,一起观月的人?谁晓得呢,总之是失眠了,睡不好觉,这就不美。1
不知道什么时候,月亮悄悄移了几个身位,倒不是说这移动有多大,只是我一直站在窗前,刚刚窗子上有一个污点正在月心,而现在已经移到边缘了,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叹自己还真是观察细致,然后又是一番不知所谓的自我褒奖,说到底还是无聊的,最后鼓励自己再接再厉然后开始数着窗子上的污点,想着该收拾一下屋子了,但现在显然是不行的,扰人睡觉是大罪过,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清冷的夜里。
宿舍不大,数上五个数就足够走上一个来回了,我也都不知道数上了几个五,反正是记不清了,最后干脆只是数数,开始重复着小时候母亲口中的从一到一百,接着又是一个从一到一百,数着数着突然鼻子一酸,感觉心里好难受,然后就不数了,数来数去平添心酸,还数着干嘛。
这么晚了,不会有人再无聊了吧,还有那么多事,唉,睡吧

回答3:

晚上家里只有我,不过早就已经习惯了,把自己所在房间里,把窗帘全部拉好。这感觉就像是与外面灯红酒绿的世界隔绝开来,呆在严严实实的自己的世界里,不让灯光透进来。因为现在的我适不适合与光共存的。心情是灰的,房间是暗的。带上耳机,放歌给自己听,白天与光同在时候不会写在脸上的那些不开心,现在统统都不需要藏着掖着了。好吧,又见面了,真正得自己!

  夜深人静,依旧是一个人,回想起白天,发现自己着实伟大。能那么开心,那么又活力,仿佛那就是全部的我一样。

  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身边对自己很重要的每个人,想象这自己消失在他们周围会是怎么的结果。而我也渐渐发现了自己的不切实际,不自量力。把自己想的尤为重要。呵呵,愚昧像傻子的自己。

  我只能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自我赵晓,自我讽刺。小丑:听到这个次,也许只能让人想到滑稽的表演、夸张的动作、搞笑的表情。也就只有这样了而已。不会拥有难过、不能拥有伤心、不配拥有悲伤。小丑只是小丑,为了生计却还要敬职敬责逗人笑的人罢了,这就是小丑,也就是我严重的自己。

  天使是不是也会哭呢?在世界外会不会有另一个自己存在?又有谁知道。这些天马星空的想象,到底还是抵不过孤身一人的事实。就像一粒尘埃,落进夜晚平静的湖,意思涟漪不带,总觉得死亡降至了。

  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夜晚,又在我毫不知情,没来得及跟它道别的时候,就已经消失不见了,容不得我有丝毫的留恋。便已是第二天了

  早安,自己!

回答4:

夜,难已入睡,辗转了很久很久,想了很多很多。即使想让这浮躁的心静下来也是如此的艰难,今夜,想得比平常多。在想的同时有过后悔,有过埋怨,想哭但却哭不出来,心里总是酸涩之感,赶紧这一切还是无从适应,也不知道究竟如何舍取?

烦恼如此之多,生活也过得步履蹒跚。失业待在家里,一切都觉得不可思议,时间一刹那间过得那么快,才刚适应的又得舍去,一切都发生的这么的快。

  在家待了一段时间,这时间前开始还是很适应,可久了渐渐的觉得枯燥,心老是静不下来,脑子整天晕晕的感觉……然后整天在这里发出这些怨天尤人的感叹,就这样一天又出去,就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一天就这样的过去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还是停留在那个点,总觉得应该没那么快吧!可它却就是那么快,而自己却在那傻楞了一天。

  夜,渐渐的越来越深,夜色越变得黑黑的,但特定之时,总给我一种心里说不出的滋味,一种说不出的心酸之感,总觉得很哀伤,却找不到哀伤的源头。然后,就在那里抒发情感,在哪里想着一些往事,都说往事不堪回首,但却忍不住去想它;也在那里想到未来,在哪里,为自己的未来担忧,想着如果这样的话,要是那样的话,自己怎么的然后又怎么的。总反复想着一些不搭边的事情,心里又隐隐有点作痛。却又不知道为何会这样,把前者忘记了,然后就在哪里想着为什么这样,反复想着,却从不把前者联系进来。在那想半天也想不出一个索然。然后又去想下一个未知的东西……

回答5:

于一个神经衰弱的人来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失眠。

一种失眠,是劳累过度。晚上加班,熬夜点灯,终于完工,待到洗漱完毕,把自己扔到床上,伸展一下酸痛的腰身,打算好好睡一觉,却发现大脑一直高速运转,兴奋过度,停不下来。就好像中了病毒的电脑,完全失控,拼命去按开关,也关不了机,屏幕始终闪烁、滚动。除非切断电源。可是,你的电源又在哪里?

一种失眠,是心绪不宁。焚香净手,沐浴更衣,屏气凝神,默念着放松放松,隆重地卧倒,经过充满仪式感的前奏,满以为睡神在召唤,可是脑袋一碰到枕头,仿佛兜头被泼了一盆冷水,一个激灵就清醒无比。嗯,比早起上班时还清醒。

每个失眠的人脑袋里都有一架钟摆。越是睡不着,就越是听得到时间的脚步声。钟表的滴答声由远及近,那节拍震得人耳膜发疼,脑袋亦随之摆动,左、右,左、右,心神躁动,起伏不定。猛然坐起,睁开双眼,四周分明一片寂静。抑或幻觉?于是悄悄倒卧,唯恐惊到了那粗粗细细的指针。然而,一闭上眼睛,那滴答的脚步声又近了近了……哀叹,不正是蛩声细,漏声长?幻想中,抬手,瞄准钟表,做射击状。“砰”地一声在心里为它判了死刑。

第二天起来,坚决地藏起所有钟表、闹表,有指针的家什。夜晚再躺下,支起耳朵聆听,终于安静。渐渐放松警惕,一只脚踏入梦境的边缘了,隐约又有细微的节奏响起,滴答声幻化作咚咚的律动——不是钟表,这一次才晓得,真正无法安宁的,是自己的心脏,跳跃着,鼓噪着,那样不甘寂寞地宣示着存在感。大脑在与心脏的同频共振中一败涂地,彻底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