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农业发展、文化进步、商业繁荣的原因?

2024-12-22 14:42:2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唐代农业发展文化进步,商业繁荣原因主要是皇权集中制,比较重视农业发展,加强商业流通,造成了繁荣的景象。

回答2:

唐朝:青海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农牧业的发展与商业的繁荣。

1.以屯田为主的农业

唐代前期,青海境内驻军较多。特别是咸亨元年(670年)大非川之战后,青海成为唐蕃争夺的前沿阵地。在吐蕃咄咄逼人的巨大压力下,唐帝国被迫不断增力i可陇尤其是今青海地区的驻军。

为解决边防军的军粮供给问题,唐朝总结前代沿边屯田的经验,在黄河、徨水两岸兴修水利,广置屯田,推动了青海农牧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唐代青海屯田至迟在高宗仪凤年间(676-678年)即已开始。仪风三年(678年),娄师德迁殿中侍御史,充河源军司马,兼“知营田事”。“知营田事”就是管理屯务的官员。此后屯田迅速在陇右地区扩大。武后延载元年(694年),再次以因管理边境屯务卓有成绩曾受到武则天褒奖的娄师德出任河源、积石、怀远等军及河、兰、都、廓等州检校营田大使,督领河徨地区的屯田。

唐朝壁画

唐代河湟屯田规模宏大,效益空前,尤其在黑齿常之摧任河源军经略大使、知营田事时,屯田面积增至5000余顷,每年收获谷物100余万石,平均亩产达到2石,折合现今计量标准,约合172斤。这在当时,即使以中原地区而论,也是比较高的产量。以每兵岁食粟12石计,可供8.3万余人食用。当然这项统计,可能是少数年份的高产记录。应该看到,当时屯田地区多数在唐蕃交战的前沿地区,不能排除频繁战争对农事的影响.如积石军屯田区麦熟时,常遭吐蕃军.的侵扰抢割,被称为“吐蕃麦庄”。后哥舒翰设伏聚歼了吐蕃抢麦者,才保护了屯田的正常收获。又如天宝八载(749年),哥舒翰以6万多大军攻取石堡城(今青海徨源县大小方台),受战事影响,陇右道当年产量为440902石,尚不及黑齿常之时岁收的1/2。

唐朝钱币

当屯田所获不足以供给军需时,只得从民间购买粮食。至于唐代屯田的规模,据南宋《大唐六典》记载,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全国7道72处军、州、边镇共有屯田1025屯,近1/3分布在河西陇右地区。陇右道屯田共172屯,主要分布在今青海境内。如临挑军30屯,河源军28屯,安人军11屯,白水军10屯,积石军12屯,绥和守捉(今青海贵德县千户庄))3屯,都州6屯,廓州4屯,以上共计104屯。另据有关学者考证,还有驻今化隆县甘都堂的合川守捉9屯和包括今甘肃夏河县与青海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西使驻所10屯,唐在青海地区共计屯田近123屯,占陇右道州军屯总数的71%以上。《新唐书》卷53《食货志三》载:“司农寺每屯三十顷,州、镇、诸军每屯五十顷”.青海境屯田属州、军系统,以每屯50顷计,其屯田面积约6000顷。除此之外,还有各军事据点附近零散的屯田。《新唐书·食货志》云:“镇戍地可耕者,人给十亩以供粮”.这类屯田与汉代戍卒在各候障烽缝旁耕田自供的情况差不多。天宝八载,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又遣兵于赤岭西开屯田,以滴卒二千戍龙驹岛,冬冰合,吐蕃大集,戍者尽没”。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主力东调,河惶屯田随之结束。

唐朝女性服装

唐代屯田事务在中央由工部尚书总领,下置屯田署,设屯田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又有主事、令史、书令史、计史、掌固多人,分管各项业务。州、府、军设有“知营田事”、“检校营田大使”以理屯田诸事。屯田基层单位称“屯”,屯有屯官、屯副。唐朝注意检选熟谙农事、有管理能力的人充任屯官,制定有一套比较具体的屯官叙功和考课制度。规定诸屯按土地的优劣、岁之凶丰分为三等,比照本地民户中等产量衡量屯田的功效,多收者褒进,减产者滴治,借以督责各级屯田官。唐代河徨地区主要有军管屯田和州管屯田两种.军管屯田的劳动者为征来戍边的府兵,是军士身份;州管屯田的劳动者则是各州县的农民,是国家佃农身份.前者为军屯,收获粮食全部上交军仓;后者是民屯,所收粮食只有一部分上交国库。

唐朝长安城

唐代青海地区,由于两汉以来的长期经营,农田水利建设已有相当规模,并且已普遍役使牛、马、骡等畜力;使用改进的铁犁桦等农具,加之唐廷在这里的大规模屯田.有力地推动了该地区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如天宝八载,河西、陇右两道和杂的粮食达51.9954万石,占全国和来总数111.953万石的45%,可见民间余粮之多。开元、天宝年间,河陇地区“岁屯田,实边食,余粟输灵州,潜入黄河,入太原仓.备关中凶年”。经唐朝百余年的经营,陇右地区一跃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史载天宝时期(742-756年),“自安远门(长安西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间阎相望,桑麻璐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吐蕃占领河陇地区后,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并未废弃。入蕃的唐使吕温途经河惶地区时触景写下的诗篇中有“耕耘犹就破羌屯”之句,去逻些(拉萨)会盟的刘元鼎也看到“故时成廓未堕,兰州地皆梗稻,桃李愉柳岑蔚”的繁盛景象。吐蕃因袭唐制,在河陇地区设有管理农业及水利的官员,称为营田官和水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