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分析

2024-12-12 12:37:3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疲地勤奋学习。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必须重视“爱”在教学中的“润滑剂”作用。教师满面春风,面带微笑进课堂,一开始就带来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这时,学生受到老师的情绪感染,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爱护,自然会对老师尊敬,由喜欢老师而喜欢老师教的学科。有了师生关系的融洽,自然在课堂上就有了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堂上也容易出现活泼的气氛,争论和笑声就会伴随着教学。随着学生情绪的高涨,智力的振奋,他们就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这门课程。
二、巧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词句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 三、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都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要讲究授课艺术,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全生疏的东西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特别熟悉的内容又容易使人厌烦,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只有那些与已知的知识有联系又能使人获得新知识的内容才容易引起人的兴趣。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是利用人的这种心理。
四、注重讲课艺术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就是看其讲授的艺术,较高水准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说,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喜欢语文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如何提高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比如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借此吸引大家的注意,然后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充分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问题解答的思路。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不断赋予学习以新意
小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对于新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也很容易对一些东西失去兴趣。如果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总是那样单调、枯燥,就容易使人感到乏味,也容易使人疲劳,从而失去兴趣。有的教师让学生抄写生字、生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以为这样就可以记得很牢固,学生却越写越厌烦,最后导致把作业当成负担。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适当调节,使之相互穿插,富于变化,有新意,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来。
总之,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教师找到门径,并注重主动培养,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对语文的兴趣,增添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形成对语文这门课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