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2024-12-21 18:46:0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审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够集中,外加缺乏做题的经验,所以他们做题时往往不先审题,而是凭感觉做题,或者仿照以前做过的题做,有的甚至记住了上次的答案抄下来。我们要寻找一年级学生数学审题方面有哪些障碍,努力找出解决这些障碍的策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审题的习惯,让学生摆脱过去一目十行、看到问题就简单加减的毛病,学会读懂题目,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样做。有了良好的审题能力,才能够学好数学。在此,我想谈谈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
1 学会读题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指导。首先解决音义,把题目读通。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对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其次读题要认真仔细。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比如有一道数学题画了10 朵花,要学生从左数给第5 朵涂上颜色,又让学生把右边的5 朵圈起来。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就分不清“左”和“右”,更分不清“5朵”和“第5 朵”。
2 培养学生“看图说数学”的习惯
实际上培养学生“看图说数学”的习惯,就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教材中图文式解决问题具有直观、灵活的特点,被一致认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其思维。可是美丽的图画外表虽然看起来形象、直观,可是这种形式化的直观可能会给学生的思考带来困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26 页的学生植树情景图,让学生说出图意时,学生只是说出有小朋友、有小鸟等,没有注意他们的数量。于是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不能只是看有什么,而是要数出它们的数量各有多少,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说”的时候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要完整。如:我看到有8 只小鸟、9 棵树、10 个小朋友等等。通过多次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说出情景图的事物的数量,学生逐步开始从数量上去观察图,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情景图中表面上的“图意”。
3 留足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一些课堂上或是公开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教师借助现代媒体把一道题、一幅例图,变成一个故事情节或一段视频,在学生还没读完题目要求时就在课堂上展示了一遍,看起来课堂精彩不断,学生回答不假思索。但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吗?把题目的要求、数量关系全部用课件展示得清清楚楚,这是学生解读文本,还是教师解读文本呢?教师在讲解题目的意思时,是否已经将题目本身“变味”了呢?———失去了题目本身的价值:也许这道题是为了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而特意编排的,教师的讲解将变式题纳入基本题行列中,学生失去了一次“转化”的机会;加入了成人的思想:由于受知识经验的影响,教师讲解题目的时候直指解题思路,使学生失去了审题体验的机会,感性积累阶段被剥夺了;养成了学生不愿意审题的惰性:长期缺乏时间和机会,学生就会习惯于等待,等待别人的告知。因此,我们要把解读文本的机会留给学生,给学生留足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4 引导学生反复推敲,正确理解题意
这里的推敲,就是要抓住题目当中的关键字、词、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如有一道题:妈妈一共买了12 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下几个?学生一看到“一共”两字,就断定这道题是用“加法”,而不再认真往下读题目。学生只有在审题的时候反复认真地推敲,才不会掉进编写者设下的“陷阱”,才能扫清审题中的障碍,对题目的意思才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口头上的说教,让他们读题时如何推敲,是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其重要性:我用左手抓了5 块糖,让每个学生都看到,然后放到右手2 块,再将左手握紧问学生:“我的左手里还有几块糖?”学生很快答了出来,这样反复几次,我的速度稍微加快,到第4 次的时候,我重复了第一次的做法,问:“我现在的手中有几块糖”。大家异口同声答到:还有3 块。当我把问题重复说了两遍,并辅以手势和面部表情,有的同学才恍然大悟:把“左手”说成“手”,答案就变了。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盲目的答题,而是要多读,读出深意,把题目的核心要求读出来,深刻领会题目的涵义。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