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个中西荟萃的都市,昔日在英国殖民统治的薰陶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也日渐西化,对於中国传统的种种,在香港这个大都会又能找到多少呢?其实这个外表洋化而散发著国际都市魅力的城市, 在骨子裏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人地方,在城裏城外,街头巷尾不难找到中国传统痕迹。当中最能表达香港人对中国传统的重视,是每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农历新年,端午节及中秋节。 农历新年 农历新年是中国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自尧舜时代开始,人们就有在新年庆祝丰收,迎接新岁的民间风俗,后来逐渐成为一个既定的传统节日。农历新年的起源始於一个年兽故事, 话说远古时,有一只头如狮子身如黄牛的独角兽,名为「年兽」,它被天神锁於深山,而每年只有年卅晚一天的自由,每年这晚,「年兽」走到民间四处捣。有一次人们发现「年兽」走到一户门前挂著大红布的人家时,即跋足狂奔,另又发现它害怕熊熊火光及放鞭炮的巨响於是兴起过年贴红纸,挂大灯及烧炮仗等习俗。而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亦代表著避过「年兽」或是「恶运」而互相祝贺一番。与西方的新年一样,农历新年是由农历(即阴历)的一月开始,而庆祝活动则一般由农历十二月底开始持续几天。在香港,年初一至年初三是公众假期,市民庆祝农历新年的活动则大致如下:廿八日—进行家居大扫除,迎接新一年的开始。卅晚十二月最后一天—在农历大除夕,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习俗叫团圆,是全年节日中最重要的。吃过团圆饭后,人们会往花市逛逛。以前的花市只卖花,而现今的花市则包罗万相,而最受欢迎的是桃花,桔及水仙等。另外,年轻人则喜欢买或卖一些新玩意如汽球,吹气公仔等,花市内增添欢乐。在除夕夜亦有一些善男信女往黄大仙庙,希望能於清晨(即踏入年初一)烧头炷香,为亲人祈福。一般人都认为新年的第一炷香功德最大,可以获福最多。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在这一天人们都会穿上新衣到长辈家拜年,长辈亦会向后辈派红封包,以代表好运。年初二这天是开年,出嫁的女儿会带同丈夫儿女回娘家。新年第二天,每年初二晚上,在香港维多利亚港都有烟花汇演,吸引十万市民於旁欣赏,非常热闹。年初三新年第三天,这天是赤口,人们都相信如果亲友碰面会争吵,所以许多人都会选择在这天往郊外撞大运或参予当日的赛马活动,发新年财。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公元前四世纪楚国的三大夫,眼看奸臣当道,曾写进諌,但却遭放逐,在忧怀国恨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