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可见,责任心对人的重要性。纵观我们的现在的孩子,父母过于保护,娇宠溺爱,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试问,当代小学生的责任心到哪里去了。作为一名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责任心。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我谈以下两点看法:
(1)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起着莫大的作用。对孩子盲目地给予爱是不利于责任心培养的。如果让孩子从小习惯了只关心自己,自然就会漠视他人;如果给孩子太多关爱和呵护,就会缺乏对别人情感的敏感和尊重,这样如何能培养出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父母可以在家庭生活中的进行责任分工,和孩子签订家庭责任合同书,让他们知道家庭成员各自的工作岗位和主要任务,“懂得自己在家庭中应尽的义务,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对自己的希望值”。父母亲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根据有关统计,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不到一个小时,而美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三四个小时。孩子在家可以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岗位,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他们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在家庭教育中,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提高自身的责任心,家长越俎代庖是无济于事的,鼓励他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小学生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他们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哪怕只是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忠于职守时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鼓励他们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上学,忘了带自己的家庭作业;踢足球时弄坏了邻居家的玻璃,遭别人痛骂……其实这些并非一件坏事,通过让孩子承担“失责”,让孩子超越“以自我为中心”,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从而强化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对周围环境负责的责任心。
(2)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就是在学生的心田“播种”,播种一棵火热的责任心。给学生一个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负责,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优生更优,固然是老师的责任,实现后进生的转化,改变他们的落后面貌,更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尽量耐心地辅导,弥补学科基础薄弱的缺陷,对于行为落后的学生,原则上不能迁就,更应充满爱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并帮助他们改正,信任他们。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必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小学生的种种行为习惯都在静观默察中,在不断模仿中逐渐形成的。教师“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为。”责任心的信念将使学生付诸责任心的行为。因而小学生责任心的养成最终还是取决于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只有在集体生活中才能充分展示,所以,我十分强调良好班集体的建设,注重让学生在集体主义的氛围中提高责任感,让学生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和他人,在集体生活中磨练自己,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团体精神。
总之,责任心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长期地教育,不断地督促,逐步地强化,逐步形成的。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关注小学生的一点一滴,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抓起,在小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培养出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