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翻译

论语 翻译
2025-01-05 04:11:4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4.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5.孔子说:"发财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6.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6.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7.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8.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9.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9.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三个月进食不知肉味,说,“想不到这乐曲竟达到了如此的境地。”

10.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春夏之交,春天的农事已做完,与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在沂水河边洗个澡,上舞雩台吹吹风,一路上唱着歌儿回来,夫子几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回答2: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听朗读录音。学生个人读、指名读、齐读。
3.交代这一章的意义。“学而时习之”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论语》的编著者把它放在开篇第一句,决非偶然。对此,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理解最深刻,他说:“孔子开章第一句,道尽学宗。”(《习斋言行录》卷下) “宗”在这里是“本”、“根本”之义。“道尽学宗”即是说,“学而时习之”是求学之根本、教学之根本、研究学问之根本。学习成绩不佳,研究学问无所作为,往往是因为没有“学而时习之”。
4.注释(先按课本注释理解,然后解释几个关键字、句的意思)
习 复习,练习,实习。《说文》释“习”(习):“数飞也,从羽,白声。”也就是小鸟练翅学飞。颜元认为“习”字有三重意义:第一,是“习学”。他释“习”字谓“重习其所学,如鸟数飞以演翅。”(《四书正误》)他还说:“思过读过,总不如学过;一学便住也,终殆,不如习过;习三两次,终不与我为一,总不如‘时习’方能有得。”(《习斋言行录》卷下)第二,是“习行”,即有实习、实行、实践的意思。他说:“心上思过,口上讲过,书上见过,都不得力,临事时依旧是所习者出。”(《存学编》)他还指出:“孔子之书,名为《论语》矣,试观门人所记,却句句是行。”(《习斋言行录》卷下)他还指导门生:“吾辈只向习行上做工夫,不可向语言文字上着力。”(同上)为此,他把自己的书房改名为“习斋”。第三,他把“习”解释为“习动”,即含有劳动教育的意义。当然,这是其引申理解。
朋 “朋”不是一般的朋友,古代多种注本都释“同门曰朋”,即同一老师的弟子。《论语正义》引《史记•孔子世家》言:“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弟子‘至自远方’即‘有朋自远方来’也。朋友即指弟子。”总之,“朋”与今天之“朋友”含义不同,尤其不指“朋党”之朋、“酒肉朋友”之朋,以及“狐朋狗友”之朋。
知 对这个词的理解最为关键。目前各种参考资料都释为“了解”,不当。《论语正义》这样解释:“人不知者,谓当时君卿大夫不知已学有成举用之也。”由此我们可以明确两点:第一,“人不知”的“人”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君卿大夫”,即当权者。第二,“知”也不仅是一般的“了解”和“知道”,还要“举用”,含有赏识、重用的意思。它和“知遇之恩”、“与君相知”的“知”同义。这一句的正确理解应是:有学问,有才能却不被当权者赏识和重用,在这种情况下不怨恨,难道不是君子吗?
“不亦……乎” 表示轻微的反问,可译为“难道不……吗”。
5.提供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赏识,自己也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6.思考答问:
这三句话中,哪一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一句是讲个人修养?答案:学而时习之——学习方法;人不知而不愠——个人修养。
“不亦说乎”的“说”和“不亦乐乎”的“乐”都有“高兴”、“快乐”之义,它们有什么区别吗?——“乐”比“说”程度深。“说”是愉快、高兴;“乐”是快乐。
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这在个问题也可以放在课后,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内容)?——这是孔子治学修身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道合者讲谈、研讨,进一步提高;第三境界,是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的 “君子”。
7.熟读背诵:先读到一字不错,一次也不磕绊,然后背过。先以个人背,然后指名背、齐背。
第2则
1.朗读正音: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听朗读录音。学生个人读、指名读、齐读。
3.注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说文解字 省:
5.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6.思考答问:
“三省”是反省三次吗?——“三省”是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是巧合。
“三省”的内容哪是学习方面的?哪是修身方面的?答案:
为人谋而不忠乎?——修身方面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修身方面
传不习乎?——学习方面
7.熟读背诵。

以下每一则大致都是朗读、注释、翻译、答问、背诵这几项任务。但后面8则,老师的讲可以逐步减少,学生的活动可以逐步增多,甚至,最后几则可以先让学生书面翻译过来,然后当众讲解,大家订正。具体过程从略。后面8则的要点和需要思考回答的问题有:
第3则
这一则是强调“温故”,还是“知新”?——强调知新。而知新,必须独立思考。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 (孔子)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在“温故”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的主张与前面哪句相同?——(1)学而时习之。(2)传不习乎?
第4则
补充注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罔”和“殆”,历来有不同解释,而课本注释并不是最好的。更正确而与课本不同的解释是:罔,无;殆,危险。这是采用朱熹的见解,学者公认他的解释最有权威性。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思考答问:
1.请举例说明“思而不学则殆” 。
——冥思苦想怎样发财,却不学习法律、学习知识……
——不努力学习,却想通过作弊……
2.“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孔子更反对哪个?为什么?——更反对“思而不学”。因为“学而不思”只是无所得,而“思而不学”还有危险。
3.孔子主张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应是怎样的?——学思结合。
第5则
思考答问:在这一则中,“知”有哪两个读音和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其余几个都读“zhī”。
第6则
思考答问:这一则是讲学习方法,还是学习态度?——讲学习态度。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第7则
“三人行”一定“有我师” 吗?如果同行的都是坏人呢?——将“善者”当正面的老师,将“不善者”当反面教员。
朱熹注此句:“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 (《论语集注》)
这一则和前文哪一则内容相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8则
补充注释:“不亦重乎……不亦远乎”,两个“不亦……乎”,都是轻微的反问句,不能翻译成“不也……吗”,而应是“不……吗”、“还不……吗”。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是很遥远吗?”
思考:从这一则看,曾子终生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实现“仁”的理想。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第9则
思考答问:这一则仅仅是说自然现象吗?——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只有“君子”才能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
第10则
思考答问:曾子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根据这一则说一说,“恕”是什么意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回答3:

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孔子说:“上学期(早先、原来)跟我学习知识(礼乐)的人,都是本质很好、却什么都不懂的朴野之人;现在你们再跟我学时,都是懂得一定知识的君子了。但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更怀念上学期的你们。”
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注释】陈、蔡:均为国名。不及门:门,这里指受教的场所。不及门,是说不在跟前受教。
【译文】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


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译文】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回答4:

《论语》全译

孔子生平

孔子身世

孔子年谱

政治生涯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论语》全译网站http://www.ld.nbcom.net/kong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