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辩题明显正方有利嘛
反方辩得再好,评委老师也不可能表示支持反方观点的……
依我看,这场比赛,本身胜负已经不重要了,只要作为反方,能够体现出足够的水平、充分准备的材料、展示出良好的技巧,能够让这个辩论赛不会呈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就足够了
所以,干脆一开始表明立场时,就说明:我们的观点,并不是要证明“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不好”,而是要告诉大家,“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有不好的一面(当然信息技术有好的一面,但是我们要提醒大家关注它不好的那一面)”
我觉得,可以借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对方的“信息技术”,轻松可以获取大量信息,但是,却不能够教人如何正确使用——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力量,才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中有这样一段: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可见,鲁迅先生对于“拿来”的东西,是区别对待的。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太多人,对于利用“信息技术”得到的东西,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
——包括某些大教授、博士,某些人的论文,完全就不是自己的,而是网上东拼西凑来的
——连这样的“才高八斗”、“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们都不能正确使用,让我们这些尚未树立正确观念的学生娃娃们,学习那种榜样呢?
最后总结,可以来这么一句:
牛顿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然而,现在的有些人,站在巨人肩上不是看得更远,而是在践踏这个无私的巨人……
谁出的题目,完全不够中立,可以去死了。
作为你方来讲很难立论,建议你首先查一下信息技术的规范定义,信息技术包括什么,不要仅限于辞海。多从定义上入手,寻找于己方有利的突破口,对辩题进行限定。
其次就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定义,明确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如果一种事物会破坏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使人类社会不能成为人类社会,又或使人类社会无法延续,那么即使它再便利再好用都是不利的。
我目前能想到的一个切入点就是信息技术使得信息交流有了很便利的途径,由此也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难度,使得人类不再需要通过艰苦的学习和自行研究去解答疑问、获得知识。而学习和创造力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化到今天赖以生存的能力,也是人类社会将来能否延续下去的保障。自上世纪信息技术逐渐成熟以来,几十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取得了爆炸式的发展。但我们看到尤其是在近些年,这种发展仅仅体现在更高更快更强上,而缺少具有能够影响人类社会的“发明”。这种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在一定范围内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急速推高到了一个层次,几乎已经达到了所能达到的极限,然而它却扼杀了人类可能达到更高极限的可能。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嫁接培育大量原来不曾存在的农作物,使得人类免于饥饿;千百年后他们的后人所研究的是怎样种出更大的苹果,怎样种出方形的西瓜;不知道再过千百年,人类的菜单是否仍和今天一样。
当京剧艺人们不再创作新的曲目,而是把精力都花在让旧曲的每一步都分毫不差、让旧曲的行头更金碧辉煌的时候,那么京剧活着跟死了就没有区别了。
补充:正方可能会运用的观点。
1、信息传递快速便捷;
2、信息变现形式更多元化;
3、促进沟通交流;
4、提高工作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其中3和4都是1跟2的衍生。信息技术的本质是1和2,其他的观点都是以其为基础构建的。这几点都比较客观,难以否定,如果单纯说有利有弊可能会被对方攻击为因噎废食。故而建议不在这几点上做纠缠,但相对的,作为反方应该对除该4点以外的立论不予接受。因为只有这4点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正面影响,正方可能会提到的其他正面影响你可以用“这不单单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是通过其他(这个其他需要你填空)带来的(或综合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