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二战期间中日军事力量对比 要详细的

2024-12-23 06:45:0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2007年10月26日 14:43北京日报投票数: 顶一下 【大 中 小】抗战爆发时,中日力量相差悬殊。日本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经济力、军事力、技术力以至组织力,都比日本差得多,中国许多武装力量甚至是用原始武器,与现代化的日军作战。

  日本国土面积约为37万余平方公里,自然资源非常匮乏,人口约为6000余万,连同受其控制与奴役的朝鲜、台湾在内,人口也不足1亿。但是日本科学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却比较高,1936年铁产量为309万吨,钢产量为640万吨。军火生产水平和能力很高,能制造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战斗机、轰炸机、舰载战机、大口径火炮、坦克、装甲战车等。1937年日本飞机年生产能力已约600架、坦克约200辆,在作战中可以保障军火源源补充。

  在战争初期,日本可以动员使用的军事力量共约448万人,其中常备军约38万人、陆军17个师团、海军舰艇约190万吨、空军与海军飞机共2700余架。当时,日军用于侵华作战的师团,每个师团2.2万余人、马5800余匹、步骑枪约9500余支、轻重机枪600余挺、火炮108门、坦克24辆。

  七七卢沟桥事变前,日本“华北驻屯军”包括1个步兵旅团及骑兵、炮兵、坦克兵共约6000余人,司令部在天津。日军主力驻在本土、朝鲜、中国东北各地,处于临战状态,可以通过受其控制的北宁铁路迅速运抵中国华北,通过海运抵达中国华东沿海各地。

  中国战前人口约4.5亿人,超过日本6倍多。但当时铁的年生产量不足10万吨、钢的年生产量不足千吨,仅有很小的军火工业生产能力,可以生产少量步兵武器、小口径迫击炮、小型艇船等较小型武器装备,根本无法满足战争对武器装备的需求。大型武器装备如飞机、火炮、坦克、机动车辆、舰艇等都不能制造,完全依靠向外国购买。

  “七七事变”爆发时,掌握全国政权的国民党政府军事力量计有陆军步骑兵191个师、52个旅、海军舰艇5.9万余吨、空军飞机300余架。国民党政府的总兵力约200多万人,但内部矛盾很多。政府军每师编制1万余人、步骑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300余挺、火炮46门。

  2007-10-27 15:25 回复

  大唐风云
  9位粉丝
  2楼

  当年驻守河北省及平、津的是第29军,军长宋哲元,非国民党中央军嫡系。29军系冯玉祥旧部,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与蒋介石大战中原,冯阎兵退后,由张学良收编改番号为第29军。张学良给了29军50万元大洋以后,其余的军饷、武器皆由自筹。29军的装备大都是汉阳造长枪、老毛瑟枪,根本说不上有重武器。西北军素有尚武之风,抡大刀,耍长矛,又拴上红缨,每个士兵背在背后很是英武。29军本无与日军作战的充分准备,也无确实的防御部署与计划,爱国官兵受华北人民抗日热情影响,决心与日军一战。

  70年前的7月7日夜间,驻北平丰台的日军制造了全面侵占中国的“七七事变”,29军奋起反击,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附录

  1937年国力对比

  日本 中国

  铁产量 309万吨 不足10万吨

  钢产量 640万吨 不足千吨

  舰艇 190万吨 5.9万余吨

  飞机 2700余架 300余架

  常备军 约38万人 约200万人

  每师团(师)2.2万人 1万人

  步骑枪 9500余支 3800余支

  轻重机枪600余挺 300余挺

  火炮 108门 46门

  坦克 24辆 零
  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我国东北后,便把东北作为基地,企图向北进攻苏联,向南侵占全中国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 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在我国东北的兵力有2万多人,到了1937年有6个师团,1940年有12个师团,到了1941年8月,日军在我国东北地区部署的兵力达到近85万人。并且修建了许多各种不同类型的战地工事,而修建这些工事的全部费用都由伪满政府承担。从1934年—1945年8月此项经费竟然高达4.5亿元。日本帝国主义不断集聚军事力量,为进一步侵略全中国做准备。 日本侵占中国的东北,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掠夺东北的各种资源,把东北变成日本的军事基地和物资后援,进一步侵占全中国。所以就先从夺取经济命脉入手。 铁路是经济的大动脉。日本人从1906年起就从沙俄手中夺取了若干条铁路线,成立了“南满铁道股份公司”。九一八事变后,逐步抢夺中国政府经营的铁路和中外合资的铁路。1931年10月10日起,关东军向“满铁”交待“委托经营”。东北铁路大权全部落到日本人手里。大连是东北物资进出口的地方,一直由满铁经营。伪满政府成立后,就把海口运输和内河运输的权力全部委托给满铁。空中运输则由“满洲航空服务公司”垄断。伪满政府成立后进占邮政局。1933年开办了“满洲电话服务分公司”,垄断了全部通讯业务。 海关和税收:东北的海关由设在上海的外国人控制的总税务司管理,作为庚子赔款和其他外债的抵押。日本与伪满同上海的总税务司多次交涉,都被拒绝了。但在大连海关内,关长和税务司司长都是日本人,职员中70-80%是日本人,伪满就利用这些人,先是不再把关税上缴给总税务司,然后赶走了欧美籍的官员,夺取了大连海关。继而又夺取了其他海关的盐税和专卖权。 银行:我国东北地区原来就有被称为“四行号”支撑东北金融的四个金融机构: 东三省官银号,东北地方政府的官办银行,资本2000万元;边业银行,奉系军阀势力设立的,资本525万元;吉林永衡官银行,省政府的金库,资本1000万元;黑龙江省官银行,资本200万元。四银行还在沈阳设立了“辽宁省城四行号联合发行准备库”,以及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在东北的分支机构。 从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关东军就派兵占领各银行,洗劫一空。抢走东三省官银号库存黄金十六万斤,抢走张学良存在边业银行中私有黄金七八千两和古玩字画等。有日本侵略者供认,从“四行号”中掠取资金达1.4亿元。 1932年7月1日,伪满中央银行正式开业,垄断货币发行,集中信贷管理,控制国民经济,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 日本侵略者在伪满政府成立后,就开始实行掠夺行动。当他们觉得成效不像当初预想的那样,就在1937年5月1日由伪满政府公布了《重要产业统制法》和设立了“满洲重工业公司”,更大规模的经济资源掠夺就开始了。 七七事变以后,由于侵略战争的需要,伪满在第一个“产业五年计划”中,把许多重要的产品指标,都做了大幅度的提高。如:钢锭由185万吨增加到316万吨,向日本运送112万吨;生铁由253万吨增加到450万吨,向日本运送152.2万吨;煤炭由2716万吨增加到3110万吨,向日本运送600万吨;液化煤由80万吨增加到177万吨;挥发油由82.6万吨增加到174万吨,向日本运送145.3万吨;铝由2 万吨增加到3万吨,向日本运送1.625万吨;汽车由4000辆增加到5万辆;飞机由340架增加到3万架。 以上计划的修改,不仅仅是经济指标的大幅度增加,更是使整个生产计划成为日本经济计划的组成部分,实质上就是军事掠夺的计划。 1941年9月,为了支持侵略战争,伪满政府又正式确定了第二次“产业五年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更着重于掠夺战争资源。与第一个计划相比,第二个计划首先要确保“供应日本”的物资,特别是钢铁和非金属等。 鞍山和本溪湖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掠夺钢铁资源的两大据点,而对这两个地区钢铁资源的掠夺,也并不是从日本实施他们的第一个“产业五年计划”开始的。 1931年鞍山的生铁产量是27.6万多吨,仅次于当时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八幡制铁所的产量。1933年日本拓务省准许满铁把鞍山制铁所的设备,转给由满铁全额持股的昭和制钢所,以原来鞍山制铁所的3座高炉为基础,扩建炼钢设备。到了1937年,生铁的年产能力增加到70万吨;钢锭年产能力达58万吨。到了1943年生铁产量达130万吨;钢生产能力达133万吨。 1931年本溪湖的生铁产量是6,5万多吨,到了1944年生铁产量为37万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年产生铁256万吨,伪满年产生铁约70万吨,总计是326万吨;钢,日本产量是648万吨,伪满50万吨,总计698万吨。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从我国东北大量掠夺战争资源,扩充军备。 幅员辽阔的东北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蕴藏在1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1932年满铁地质调查所经过调查,推定全东北煤的埋藏量是48亿吨。伪满后期,满洲炭矿公司经过调查,推定全东北煤的埋藏量超过200亿吨。长期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就霸占和掠夺东北丰富的煤炭资源。日俄战争以后,有些煤矿就被日本人接手,其中最主要的是抚顺。日本侵略者用武力占领了抚顺后,又对另一重要的煤矿阜新煤矿(原称新邱煤矿)进行渗透,窃取了矿权。 九一八事变前,在我国东北的煤炭生产中,日本经营者的煤矿处于垄断地位,而抚顺煤矿又处于绝对优势。

  2007-10-27 21:26 回复
  221.9.6.* 10楼

  据统计,抚顺煤矿的煤产量,在九一八事变前就可达七八百万吨,1929年竟有851.9万吨,占东北煤炭总产量的69%。如此大产量的煤炭在东北市场上销售量并不大,而是被输出和运往关内各地销售,其中最主要的是运往日本。抚顺煤运往日本国内的数量占煤矿总输出量的50%,能占到日本煤炭进口总量的60—70%。在1929年当年运往日本的煤是188万多吨。 九—八事变以后,煤炭产量持续增长,1937年达1034万吨。抚顺煤在很早就被日本海军作为特别规定来使用,日本最大的海军工厂吴工厂,几乎全部使用抚顺煤。据说,制造大炮和军舰甲板的用钢,必须用抚顺煤来冶炼,其他的煤都不行。当时,日本的八幡制铁所,有炼钢用的煤气发生炉20多座,如果使用抚顺的中块煤,开动12座就足以够用,而且煤气的使用标准稳定。抚顺煤被认为是最好的工业煤,日本称之为“东洋的标准煤”,并且以抚顺煤作标准,来判定其他煤的优劣。 在日本的经济中由于缺乏石油,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准备战争和进行战争的一大障碍。同煤炭一样,日本侵略者掠夺我国东北的石油资源,并不是从伪满时期开始的,只不过到了伪满时期更加变本加厉罢了。 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东北石油资源的掠夺,包括天然石油、页岩油和人造石油的全面掠夺,其中最有规模效应的是对抚顺的页岩油的掠夺。 抚顺煤矿的页岩油在煤层的顶端,藏量达55亿吨,可开采原油3亿吨,等于美国当时天然石油藏量的1/5。如果每年消耗重油400万吨,可以供应75年。所以,日本对抚顺的页岩油资源十分重视。1931年生产的粗油有6.3万余吨。1935年年产粗油能力至14.5万吨。1942年,抚顺煤矿两制油厂的设备能力是年产粗油30万吨。而在1944年实际粗油产量是20.4万吨。 伪满时期,东北就有耕地1700多万公顷,可耕荒地1600多万公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居民的80%,主要谷物的产量达1870万吨,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良好,是世界闻名的产粮地区。但是,从九一八事变以后,政治动荡,局势不安,天灾人祸,农民大量弃农,耕地荒废。 日本侵略者为了满足庞大的战争需要,不断加强对粮食的掠夺,企图将东北变为“大东亚粮谷兵站基地”。强制推行“粮食出荷”政策,对粮食实行强制购销,强迫农民售粮。他们对农民预付很少的价款,如在1941年时,每100公斤1元,与农民签订“出荷”契约,规定最高的“出荷”量。到了秋季,不管收成如何,强迫农民如数交粮。如果有私人买卖粮食,一但被警察或密探查出,不但粮食没收,还要严加惩处;如果有人隐藏粮食,一旦查出,“便照情节”处理。 农民生产的粮食几乎一半被强迫出荷,剩下的还要留作种子、饲料和交租,真正能够当作口粮的粮食就没有多少了,要是再遇上灾荒年,农民们只好将口粮、种子和饲料统统交出去,辛苦一年,仍要忍饥挨饿。1942年7月3日,伪治安部警务特秘发第568号内曾记载有这样一段文字:“北安省望奎县因粮食奇缺,全县人民都笼罩着灰黯的悲观情绪……该县山头村从五月十日至二十日仅在五户人家中便有三十多人自杀。” 日伪当局搜刮掠夺来的粮食,“绝对优先地确保军需和对日供出”。据记载,日本要求伪满为其供应的粮食量是:1942年220万吨;1943年250万吨;1944年270万吨;1945年300万吨,逐年增加,再要供应朝鲜和华北。由于所剩的粮食极少,对居民就采取低标准定额“配给”。强制压低居民的粮食消费,以保证日本帝国主义最大限度地掠夺粮食。 配给粮食的标准定量是很低的,而且逐年下降。对日本人和朝鲜人的配售标准与中国人不同,对中国人配给的粮食数量更低,而且品种次,经常中断。广大群众忍饥挨饿,不仅造成人民健康状况严重下降,疾病和死亡率急剧上升,致使许多居民因不堪忍受饥苦,而自杀身亡。据日本驻佳木斯宪兵队高508号文件中记载:伪三江省鹤立县有三百人因无食粮自杀。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战争的需要,还强制征集摊派大量的劳工。 据调查,1941年日伪当局就征集使用劳力共计195.3万人,加上伤病死者,达200万人以上。日本帝国主义每年征集200万以上的中国劳工,其中据关东军的资料记载,1942年军方所需劳动力约40万人,其中华北劳工占4万人。劳工中一半以上的人是在为战争服务的重要产业受奴役。 日伪强制征集劳工的手段是连蒙带骗,甚至强抓。运送劳工时就把劳工装上闷罐车,锁上铁门,吃饭睡觉都不许出来,有些劳工,等不到下车就死了。曾发生过在某一车站,有一闷罐车的劳工,车门上了锁,被甩在一个闲道上,两天的时间都没人管,等打开车门一看,已经全部冻饿而死。 劳工到了劳动地点,生活条件极差。睡的是“窝棚”,冬冷夏热。有的地方平均1平方米要挤4个人。工人们身下铺着草包,身上盖着麻袋,头枕砖头,踡着腿睡觉。夏天蚊虫叮咬,冬天经常被冻醒。伙食恶劣,据幸存者回忆,一天三碗高粱米饭和一点咸菜,有时每顿都是稀粥,甚至断粮。在伪满后期,广大工人和贫苦农民,常常以糠荣和橡子面糊口。如此的生活条件,劳动强度却是非常人所受,平均每天劳动时间是9至10个小时,甚至达11小时。还有最高的能达14个小时,使得大量劳工伤病死亡。一个日本战犯供认道:“在我的记忆中,最悲惨的一件事情,就是1943年在兴安岭筑城工程中,四万名劳工出现了约三千名的死亡。”在劳工比较集中的地方

  到处都有埋葬中国劳工尸骨的“万人坑”。
  中国与日本虽然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于海洋专属经济区存在重叠,而且有钓鱼岛的领土争端,所以发生小规模海上冲突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甚至不排除类似英阿马岛海战类似规模的战争。

  这里就简单作一作中日军事力量的对比,作为参考。

  当然,排除了陆军,因为中国和日本的陆军真的没有可比性,相差太悬殊,也几乎没有地面冲突的可能。

  日本航空自卫队:

  日本主力为196架F-15J,为F-15C/E的日本版,但特别要指出的是,日本F-15J不具备发射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能力,但可以发射日本自知的AAM-4中距空空导弹。

  76架日本自行研制的F-2战斗机,战力相当于美制F-16 Block50/52,电子设备相当先进,具有强大的对海攻击能力。

  近百架F-1战斗机,是美制F-4“鬼怪”的日本版,属于老式飞机,战斗力不比大陆歼八早期型强多少(歼八后期型可以发射第四代空空导弹)

  解放军空军:

  183架苏-27/歼-11战斗机,其中48架为苏-27SK,不具备发射R-77的能力,其余为苏-27SMK

  100架苏-30MKK战斗轰炸机,其中76架苏-30MKK配属空军,24架苏-30MK2配属海军航空队,主要负责对舰攻击

  至2007年初,共装备100架歼-10A/B型战斗机,战力与F-16C/D相当

  同时数量不详的歼-11B战斗机

  300多架歼-8战斗机

  250-350架歼轰-7A战斗轰炸机

  近千架歼-7战斗机

  同时预警机方面,日本有4架E-767大型预警机,而中国有4架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和数量不详的空警-200,数量不详网友们称为运八“平衡木”的电子扫描雷达预警机。

  当然,中国还有上百架老式但经过现代化改进的轰-6D轰炸机,则是日本没有的,装备了远程反舰导弹后会对敌方舰艇构成巨大威胁。

  下图,“势均力敌”的武器:

  日本F-15J VS 中国歼-11

  日本F-2 VS 中国歼-10

  中国空警-2000 VS 日本E-767

  海军方面,则是日本占优:

  日本有5艘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大型防空舰艇

  同时拥有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波护卫舰5艘,村雨级护卫舰9艘,和“日向”号反潜直升机母舰,大隅级两栖攻击舰等等,综合作战能力在世界前列。

  而中国海军数量庞大,但先进舰艇并不多。

  现代化的驱逐舰:

  052C型“中华神盾”只有2艘,且性能不如日本“宙斯盾”舰,051C型防空驱逐舰2艘,052B型通用驱逐舰2艘,俄制“现代”级导弹驱逐舰4艘,052型通用驱逐舰2艘,051B一艘,总共只有13艘。

  现代化的护卫舰为6艘“江卫”,4艘“江卫2”,2艘054型隐型护卫舰,2艘054A型隐型护卫舰。

  而潜艇方面,日本拥有16艘先进的常规潜艇,其中“亲潮”为先进的AIP型潜艇。

  而中国拥有10艘战力相当于德国209型潜艇的宋级潜艇和2艘更先进的元级潜艇,和数量庞大的“明”级常规潜艇,4艘被称为“海洋黑洞”的俄制“基洛”级常规潜艇(静音性能世界最强)。中国常规潜艇质量上不输于日本,而数量上则远超过日本。

  而潜艇力量上决定性的差距是,中国拥有核潜艇,包括最新的093型攻击核潜艇和09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

  谈一谈如果开战的话,军力对比情况:

  空军方面,日本占不了一点便宜,因为数量上日本处于绝对劣势,而质量上中国的先进战机还是比日本多,而由于中日潜在冲突区域处于东海,离中国更近,所以中国还占有“地利”。

  在海军方面,日本占优势,但并不意味着海战日本一定占优,因为日本海军的建军思想是侧重于防空和反潜作战,而非对海攻击,所以日本“宙斯盾”舰拥有强大的防空能力,却只有8枚亚音速反舰导弹,而日本“村雨”“高波”拥有强大反潜能力,反舰导弹照样只是“够用”而已,不具备饱和攻击能力。

  而中国海军防空和反潜能力与日本有很大差距,但对海攻击上却有明显优势,因为中国海军侧重于打击诸如美国航母等海上目标,所以都配置了强大的对海突击火力:

  日本海军的反舰导弹主力是每舰装备8枚美制AGM-84“鱼叉”,只能亚音速飞行,且射程仅120千米。

  相比之下中国052,052B等驱逐舰,都装备有16枚反舰导弹,火力密度上占绝对优势;中国的C-602和C-803反舰导弹分别具有280千米和240千米的射程,后者末段以超音速突防。

  同时中国“现代”级导弹驱逐舰装备的SS-N-22超音速反舰导弹,全程以2.5倍音速飞行,末段蛇形机动避开拦截,拦截时间只有几十秒,世界上绝大多数舰用防空系统根本来不及反应,即使像“宙斯盾”这类强大的综合防空系统,也难以拦截如此高速掠海突防的反舰导弹,所以如果东海舰队4艘“现代”级同时齐射的话,32枚SS-N-22同时突击是世界任何舰载防空系统都吃不消的。

  所以设想中日海战:

  中国集中3大舰队精锐,那么中国就拥有051BX16+052X2X16+052BX16=80枚C803,再有32枚SS-N-22和052C的C -602和其余护卫舰的反舰导弹,可以一次性齐射上百枚反舰导弹,以“饱和攻击”的形式对日本海军进行打击--日本村雨和高波级每舰只有4个火力通道(既同时拦截4个目标),宙斯盾舰在绝对理想环境下可以同时对付12-16个来袭目标,那么日本一个护卫舰群顶多能拦截30-40 个目标(假设单发弹100%拦截成功的话),面对这种攻击的结果可想而知----

  而日本海军则由于“鱼叉”导弹射程远不如中国反舰导弹,且速度慢突防能力弱,极易遭到中国海军在其射程之外攻击。

  当然,以上假设并没有算上潜艇和航空兵,日本海自的反潜能力强大,中国潜艇几乎不能离开舰队掩护单独接近,但如果由舰队提供目标指示,在其反潜范围之外用潜射导弹进行饱和攻击的话,一艘基洛载8枚“俱乐部”潜舰导弹计算,同样具有巨大的攻击力。

  而这时,如果日本潜艇企图对中国舰队进行攻击的话,由于日本潜艇没有潜射导弹,只能抵进用鱼雷攻击,虽然中国舰艇反潜能力弱,但面对中国数量庞大的常规潜艇和核潜艇的包围下,也是不大可能的。

  再加上航空兵的话,苏-30MK2+飞豹+轰-6D,在其舰空导弹射程外实施饱和攻击,则可以说百分之百能将其歼灭----------当然,没有算入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拦截。所以日本要与中国决战,其海军是不能脱离空军单独行动的,必须要在空军掩护下,才能保证与中国冲突中占到便宜。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与日本在面临海上冲突时,可以说是一种势均力敌的形势,日本空军对中国没有任何优势,而日本海军虽然实力占优,但由于侧重点是反潜和防空,而中国海军侧重点是反舰,所以海战上日本海军也占不了优势,而现代战争下,任何一个军种不可能脱离其他军种单独作战,如果未来中日冲突,将是整个海空系统的决战。

  但客观得说,在中国近海的冲突,由于中国舰队能得到大量空军的支援,所以冲突中能占到相当的优势。

回答2:

感觉小日本的武器太好了 首先 三八大盖 也就是38步枪 使用的是6.5的子弹 穿透力强悍 当时的汉阳造和中正式都不如三八大盖打得准 也没有三八大盖打得远 飞机就不用说了 零式飞天空
坦克方面日本的不如国民党的德国货 但是国民党的数量有限啊
正面阻击没有把握能和日军对抗 直到美国给予国民党装备了才有能力面对面的对峙 太平洋战争是转折点 日本的军队消耗在太平洋而没得到补充
中华方面苏联对日宣战 关东军迫在眉睫
人数上日本开始有很大的优势 太平洋消耗的士兵不亚于华中战场
虽然后面的自杀式的对美国舰队攻击 对美国的代价很大 但为时已晚 开始就使用自杀式的攻击的话或许改变了太平洋战场 华中战场败局已定 只能玉碎拼搏太平洋战场
楼下的 小口径子弹的穿透力好你不会不知道把 M4的子弹才5.6 还不一样优秀 AK的杀伤力大我承认 但精准度和后坐力不必上上里大好吗 同样是突击步枪

零式的防御是不好 但是机动性好啊 那架飞机给他几枪不出问题的 现在的战斗机被航炮打中一样掉下来 太平洋战争开始那架零式是被空战击落的 就算有也是少数

回答3:

当时中日军事的相差力对比很悬殊,日本的装备完全比中国好很多。但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个个以一当十,十分英勇。终于在1945年八月苏联一百五十万大军对日宣战,八路军,新四军,开始了全面大反攻。所以我们还是打赢了。

回答4:

楼上的说法我不同意,三八式威力太小,子弹动能太差,射入人体后基本不翻转。零战简直就是汽油桶,防护力几乎为零,没有自封闭油箱,一打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