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形象。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
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
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扩展资料:
勾践兵败回国后,时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
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勾践又采用大臣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
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问政事,杀害伍子胥。
越王勾践还出台了促进越国人口增加的法令。通过一系列发展生产与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来使越国富国强兵,具备了伐吴复仇的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是一个能忍辱负重,成就大事的人。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国称霸,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由于其“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不惧怕失败与耻辱,敢于拼搏的励志楷模的形象。
一、忍辱负重。这一点无需展开。
二、知错能改,善于纳谏。勾践最初主动攻打吴国,范蠡劝谏,勾践不听,招致失败。值此危难关头,勾践对范蠡说,我当初不能听你的意见,以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现在应该怎么办呢?这句话相当于对范蠡认错。而后,勾践对范蠡言听计从,最终取得胜利。
三、范蠡的评价: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
四、有人性化的一面。吴国被击败后,阖闾要求像勾践当初侍奉自己那样侍奉勾践,以求保全吴国。勾践想要应许,但是范蠡认为不可,所以没有应许。而后,勾践又派人对阖闾说,我让你去治理甬东,当一百户人家的君主。阖闾回答道,我已经老了,不能再侍奉君王。于是自杀。勾践厚葬吴王。从这些事可以看出,勾践并非地道的心狠手辣之徒。
五、不惜人命。勾践好勇士。一次,为了试验手下人的勇敢,将一条船烧着,告诉手下人说,越国的国宝在船上。手下人闻言,争相登船,被火烧死的有几百人。四、五两条看似相违,其实不然。勾践同情阖闾,是因为二人同为君主,自己又知道兵败被围的苦痛,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情感。而对于手下勇士,勾践只把他们当做工具来看待,这是由其地主阶级的特性决定的。
公元前496年,吴越争霸,吴国战败,国王吴关身中毒剑而死,吴关的儿子夫差即位,积极准备复仇,报仇后,得意忘形,拒绝伍子胥的建议,听信奸臣的谗言,让越国继续存在,只是让勾践在吴国当人质.在当人质期间,勾践对其及其的忍耐,为其牵马,任劳任怨.勾践十分的执着,怕自己忘记仇恨几十年如一日的卧薪尝胆.回国后对内任用范蠡和文种.对外选用美女(西施),惑乱夫差.公元前482年勾践率兵攻入姑苏台,纵火焚烧,大火三月不灭.公元前473年,勾践发动总攻,吴国灭亡.勾践坚韧,能持之以恒,忍辱负重.但他也是一只能同苦不能共甘的人.复国后就杀了文种,逼得范蠡出走.但总的来说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一个矛盾的人
失败时励精图治 卧薪尝胆 成功后兔死狗烹 沉溺酒色
越王为人长颈鸟hui 只可共患难 不可同享福——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