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内容

要故事情节,白话文。
2024-11-24 05:22:1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宋神宗在位的时候,苏轼官,在湖州为官,三年期满了,回京叙职。有天苏轼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王安石在休息。苏东坡就在他的书房等待,看到王安石的书桌上有一首草稿,《咏菊》,就写了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一年四季,每季风名字都不一样,秋就是西风,而西风是金风,但是呢,菊花正事深秋才盛开的,怎么能吹落呢,不合常情,就是就续两句诗: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后就走了。

王安石出来的,看了这两句诗,问了门人,心里很不满意,找个理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并对苏东坡说,你去黄州为官,闲的时候多看看书。我身体不舒服,太医说,需要用瞿峡中峡的水煎药,你刚好从那里走,如果方便的话,给我取些送过来。

苏东坡就一直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一直风不停,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突然想起来后院有别人送的几颗黄菊,和好朋友一起去后院赏菊,但是看到菊花棚下,遍地金黄,枝上没有一片,于是就突兀的想起了王安石的诗。原来是自己错了。怪不得让自己多读书。

后来苏东坡借机会,要进京去,需要经过瞿峡,准备取瞿峡中间的水顺路送给王安石,不想在路上,给睡着了,待醒来后发现已经到了瞿峡下峡了,过了中峡了,于是苏东坡询问了附近住家,这瞿峡中峡的和下峡有啥区别,当地老百姓说:这水一样啊,苏东坡一想,也是啊,这上中下三峡都在一起,水都一样,没必要非要用中峡,于是就取了下峡的水。

到了京城,就带着瓮水去了王安石那里,王安石笑着问,在黄州呆了一年,有没有看到黄州菊花。苏东坡很愧疚说:我才疏学浅,全仗你海涵。又问他,瞿峡中峡水取了吗?拿来烧茶。王安石看了看烧开的水,问他,这水是从中峡取的吗?

苏东坡说:是的。王安石笑了:你又来骗我了,这明明是下峡的水,我亲自去过黄州看过菊花,要不然怎么敢乱写,而瞿峡因为上峡水急,水煮茶味浓,下峡水缓,味淡,中峡不急不慢,在浓淡之间,所以用中峡水,读书人不能轻举妄动,需要细心察理。苏东坡黯然谢罪。

王安石于是出了一个对联,让他对: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村求。

苏东坡虽是奇才,却对不出。王安石爱惜对方的才华就次日奏过神宗,恢复了他的翰林学士。

扩展资料:

这“三难”很显然是以王安石的胜出为结局的。但是,王安石身为苏轼的老师,又贵为一国之宰相,何以要为难身为晚辈兼下属的苏东坡。原来是因为苏东坡自幼聪慧,少年成名,自恃才高,狂放桀骜所致啊!在王安石三难苏东坡之前,苏东坡狠狠地难了王安石一难的!

话说宋神宗皇帝在位时,有一名儒,姓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乃四川眉州眉山人氏。一举成名,官拜翰林学士。此人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在宰相荆公王安石先生门下,荆公甚重其才。东坡自恃聪明识广,对荆公反倒颇多讥诮。

荆公因作《字说》,一字解作一义。偶论东坡的坡字,从土从皮,谓坡乃土之皮。东坡笑道:“如相公所言,滑字乃水之骨也。”一日,荆公又论及鲵字,从鱼从儿,合是鱼子;四马为驷,天虫为蚕,古人制字,定非无义。东坡拱手进言:“鸠字九鸟,可知有故?”荆公认以为真,欣然请教。东坡笑道:“《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荆公默然,恶其轻薄,左迁为湖州刺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安石

回答2:

一、自作聪明的苏学士
在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其中写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小故事。故事中有这样的一则: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二、王安石难倒苏东坡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却不同,王安石提倡变法,而苏东坡不赞成,所以两人的关系不好.在宋神宗统治年间,王安石曾做过宰相,苏东坡官卑职小,郁郁不得志,甚至被流放到了海南岛.
据说王安石曾出题刁难苏东坡,他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要苏东坡对出下联.这副对联的上联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原来那年是闰八月,阴历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这个节气,的的确确是不折不扣的两度春秋.另外,对联的第四字与第十二字都是“春”字,要求下联也具备同样的特征,这就极大地增加了难度.
苏东坡虽是奇才,但碰到这种挖空心思的怪题,想了好久也对不出来,只好交上白卷,受到王安石的耻笑.不过,王安石本人当时并没有亮出他的下联.苏东坡挨了“整”,好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时间过去几百年之后,直到清朝中叶,对联专家梁章巨才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下联: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三、 王安石再难苏轼联
相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土(即苏轼),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
第一句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东坡学士虽是奇才,一时却寻对不出。但后人,已代东坡学士对出: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二句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苏东坡又被难住了,后人假托乩语,对了出来: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玉溪中。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有金山、银山、玉山。苏东坡刚好游览过。但还是不能成对,至今仍无人对出,大家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