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散射分为空气分子引起的散射和微小尘埃引起的散射。
大家在中学物理课中就知道,光线是电磁波,而电磁波的传播强度与其频率和波长有关,频率低波长长受物质衰减的幅度就小,反之就大;白光的电磁波频率波长由各种可视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
其中红光的频率最低波长也长,而紫光的频率最高属短波长。波长越短的光被大气层及尘挨吸收衰减的就越强,反之就弱。由于地球的圆弧使得高纬度地区的大气层相对光线增加了厚度,高频短波光线被大量衰减。
而低频长波光线畅通无阻。这就是上午和傍晚日光是红黄色的原因。而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这个时段的日光基本上是白光,这段时间就被影视业界称为摄影拍片的黄金时段。色光科学家测定夏至的陆地和海滨两区域正午时分的日光色温为5000K和5500K。
(本文由名动漫董飞老师收集整理,关注名动漫董飞老师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经典学习资源---微信公众号:meatooman)离这段时间前后的色温在4800-5800K之内对彩色影象记录设备产生色偏的影响最小。
能够被摄影胶片所记录的色温是:蜡烛色温一般在1800K,白炽灯在3000K(相当于早晨和黄昏),晴天为5200K,阳光直射下5000K,阴天下6500-9000K,深蓝的天空可以到20000K或以上。
这就是色温在自然可见光中的时段。感光胶片或数码相机若想真实模拟人眼所见色彩时,就必须按这些色温时段中的色光分量信息采用胶片自身的宽容度或滤色镜(数码相机用电子白平衡设置)来实现。
因为阴天空气中的尘粒、小滴、冰晶的数量会很多,而天空的颜色形成是靠太阳光通过大气层直射到地面然后反射 ,而波长较短的蓝、紫、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从而使光线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现出蓝色,阴天或污染严重的时,有云层或粉尘多,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时主要发生的是微小尘埃引起的散射,这种情况下,各种波长的光都会被散射(七种可见光的波长都小于尘埃的直径,都跨不过去),因而天空呈灰白色。
天晴或污染少时,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而造成我们看见天空是蓝色的。而阴天的或污染严重的时候粉尘很多,挡住了大气层折射光线,造成天空是灰色的。
--------------------------------------------------------------------------------
1、光的散射分为空气分子引起的散射和微小尘埃引起的散射。
2、天晴或污染少时,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发生的是空气分子引起的散射,只有波长比较短的蓝紫光遇到空气分子时发生散射(类似脚步比较短,跨不过空气子,只好被碰散了),因而天空呈蔚蓝色。
3、阴天或污染严重的时,有云层或粉尘多,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时主要发生的是微小尘埃引起的散射,这种情况下,各种波长的光都会被散射(七种可见光的波长都小于尘埃的直径,都跨不过去),因而天空呈灰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