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曜五窟的第十八窟佛像的千佛袈裟有什么含义?

2025-04-06 08:46: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昙曜五窟第十八窟主尊大像威严、肃然,具有自信、抱负和傲慢的表情。但右手下垂,左手抚胸,又显出一种谦逊的矛盾合一的神态。

特别是那身稀有的“千佛袈裟”,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也和思考:那袈裟上附着的无数禅坐小佛,是对主佛的捧奉还是对主佛的压抑。、

据调查,在国内外的泥塑、彩绘、木刻、玉雕、铜铸、石凿的各类佛像中,尚未发现有如此规模的千佛,真可谓是云冈之一景。

但可以从该像的傲慢与谦逊的矛盾神态中,探讨太武帝持傲灭佛及晚年忏悔的矛盾中探寻其象征太武之处。

此像十分奇特,佛相和人形都较鲜明,有佛感也有人感。在神态上威严与震慑的神情十分强烈,但抚胸与反悔的表情也相当明显,是一躯交织着矛盾感的造像。

尤其那身“千佛架裟”,与大佛像形成鲜明而不协调的对比,这在国内外各种造像中是极为罕见的。以此对那位既有显赫武功又有灭佛过失的太武皇帝是较为恰当的。

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那就不难看出这“千佛袈裟”披在此尊佛像身上的用意。这是运用“往生”的观念进行的独出心裁的设计。

它的意思可能是太武帝当初杀戮佛门弟子,弟子殉道而往生极乐净土,把千百蒙难而成正果的形象,附在太武帝的衣衫上以资永念,兼示惩罚。而那些小佛像的大小不一,则是为区别遇难者的功德、身份之高低。

从佛像造型来看,左手抚胸,似在扪心自问,表示对灭佛的自省,右手下垂,似如所言“下化众生心”的四弘誓愿形象。取挽救受难众生,使之“随化佛后,生宝池中”。

第十八窟南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