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不良现象对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有什么影响

2025-01-05 16:31: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你好
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知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社会现象,自己学会运用迁移解决问题,才能使其真正培养起问题意识,开启思维,获得发展。笔者在此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例谈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引领学生观察、思考、判断、选择
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心理素质奠定基础。这一性质表明思想政治课是要塑造有头脑、有思维、人格健全的合格现代公民。这就要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去洞察变化的大千世界,让学生用自己智慧去认识、思考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在感受和体悟中领会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实质。作为思品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和目的去观察社会现象,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件或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
那么,怎样学会观察和思考呢?我以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直接投身社会实践,直接带着问题观察事物或社会现象;第二,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了解社会事实现象;第三,学生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与任务,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方能有所收获;第四,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学会做好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许多问题走进课堂,我们的教学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中,我们随时都面临着正确与错误、应该与不应该、坚持与放弃等方面的选择,而初中生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之后运用科学的头脑对各种社会现象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由于社会生活现象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有的与书本上的内容还相距甚远,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那些积极向上的社会现象固然会促进学生思想、品行、情操的提升,但是那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效仿,甚至走上邪路。对于那些积极向上的社会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其意义或作用;对于那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其原因,分析其危害,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避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
二、指导学生学会联系、比较、质疑、分析
思想品德课不应以“传授”理论观点为主,而应当寻找产生思维的因素,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除了上文所述的观察之外,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学会联系、比较、质疑、分析的思维品质,逐步培养起问题意识。
“联系”是学生必须学会和掌握的思维品质,通过联系串起新知与旧知的关系,通过联系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通过联系,描绘出知识网络结构,形成整体认识。例如在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呢?通过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的思考,联系所学知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