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南省发展不起来?

2024-11-25 15:55:1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关于这个原因,鄙人也想了很久的,原因非常之多的,也是有很深厚的历史政治背景参杂其中的,这个呢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一种说法是天时不济。海南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初十年的最后时刻建省,恰恰是矛盾集中的一段。原海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克勤在他的著作《海南建省》一书中就认为,作为中国最大、最新的经济特区和实验田,这个曾为流放之地的边缘岛屿实际屡屡成为风暴的中心,干扰不可避免。

1990年后,政策中心转移到上海浦东,海南既不再是最“特”的特区,也不再是最“后”的特区。上海一开放,广东、深圳,甚至香港都有失落感,更何况海南?“上海开放意义重大,否则中国不敢那么快就加入WTO,但是此举对海南的冲击也确实沉重。”廖逊说。后来天津、苏州等地相继崛起,海南所享受的优惠不久就变为了普惠。

另一种说法是缺乏“地利”基础。海南与台湾风物相似,建省初衷也有与台湾竞赛的政治含义。但海南建省前的定位就是国防前哨,长期处于随时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备状态,大中型工业和加工业都不能搞。据统计,从1950年至1987年,用于海南的国防建设经费为200多亿元,而用于经济建设经费才80多亿元。

“海南最初规划时曾比照深圳,但它无法向那个方向转。深圳周边有庞大的配套加工体系,有通向内地的市场,有背靠香港的资本运作空间,还能享受海外和香港的产业承接,这些海南都不具备。”文哲认为珠三角非但不能拉动海南,而且还吸纳了东南亚一带的投资资源,“海南完全没有做实业的味道,说白了,只有投机。”由于没有工业,只要宏观大势一去,地产萎缩,整个经济就滑坡。

海南的民营企业长不大,也留不住。“内地很多民营企业利用国企改制的机会一下子就做大了,但海南国有企业少,做好的更少,没有很多机会。”冼笃信说,“1994年之后,海南哪家民营企业拿到过贷款?政府也刚缓过来,有心无力。就是政策来了,只是白纸一张行吗?靠自我滚动生存没问题,要壮大就快不了。”

资金短缺是严酷的现实。1994年之后,国内外金融机构都将海南视为炼狱,2005年前,海南中小企业20万余家,但每年能够办理“贷款证”的不过1/50,到2005年已没有一家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经营业务,连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只有光大和深发行两家,且网点很少。四大国有银行的海南分行几乎被总行打入“冷宫”,不但不敢轻易发放贷款,还将大量信贷资金上存总行。直到2006年海南才摘掉“投资高风险地区”的帽子。

还有人指出海南商业环境中“人和”的缺陷。“很多人怀念特区的优惠,带着一种很复杂的感情。我在海南这么多年看到了两个‘特’字,一个‘特’字意味着将优惠作为大胆试验,主动‘趟地雷’的交换,这是积极的。还有一个‘特’,意味着腐败和权力寻租,寄生性和腐朽性的一面也很突出。”廖逊说,他还记得海南所享有的特区政策中,最“肥”的一条就是外贸。当时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出口都要结汇,把美元换成人民币,企业要获得美元就需要到海南来出口。海南一时冠盖云集,22个外贸公司是全岛人民最羡慕的工作,手中抓着配额,扬眉吐气,但1994年1月1日外贸体制改革,原本在海南办理出口的全国客商纷纷返回本地,海南外贸一落千丈,22家外贸公司5年之内统统破产,负债高达200%,职工全部下岗。

还有很多的而其他方面的原因....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hn&idArticle=42427

回答2:

因为南海争端还没真正的解决!假如海南成为全国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哪天老外的航母又过来南海了怎么办?

回答3:

主要当时怕战争,是先打的地利,但现在中国的国力已成世界第三,现在不怕打了。海南会成为新加坡那样的岛,三沙市会成为夏威夷,想快就看国家政策,慢就……

回答4:

问题很严重,90年代初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就没有人再关心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了。

回答5:

开始摊子铺的太大,社会经济基础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