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式子判断几范式:
R(x,y,z) 代表一个有三个属性的集合,
而F就是属性之间的关系,
比如y->z就表示“y函数确定z” 或 “z函数依赖于y”
如何判断,判断的基准是依靠定义来判断的:
1nf>2nf>3nf>bcnf>4nf
比如F1里面,xy->z,表示x和y两个属性共同决定属性z,这里没有部分和传递依赖,所以能达到BCNF。
扩展资料:
范式的特点:
第一范式:在第一范式(1NF)中表的每一行只包含一个实例的信息。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说明: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第二范式: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唯一地区分。
第三范式:满足第三范式(3NF)必须先满足第二范式(2NF)。简而言之,第三范式(3NF)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它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例如,存在一个部门信息表,其中每个部门有部门编号(dept_id)、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式
1、第一范式(1NF):数据库表中的字段都是单一属性的,不可再分。这个单一属性由基本类型构成,包括整型、实数、字符型、逻辑型、日期型等。
2、第二范式(2NF):数据库表中不存在非关键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部分函数依赖,也即所有非关键字段都完全依赖于任意一组候选关键字。
3、 第三范式(3NF):在第二范式的基础上,数据表中如果不存在非关键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传递函数依赖则符合第三范式。
所谓传递函数依赖,指的是如果存在"A → B → C"的决定关系,则C传递函数依赖于A。因此,满足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表应该不存在如下依赖关系:
关键字段 → 非关键字段x → 非关键字段y
4、鲍依斯-科得范式(BCNF):在第三范式的基础上,数据库表中如果不存在任何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传递函数依赖则符合第三范式。
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Boyce-Codd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
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2NF),其余范式以次类推。
下面我们举例介绍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在创建一个数据库的过程中,范化是将其转化为一些表的过程,这种方法可以使从数据库得到的结果更加明确。这样可能使数据库产生重复数据,从而导致创建多余的表。
范化是在识别数据库中的数据元素、关系以及定义所需的表和各表中的项目等这些初始工作之后的一个细化的过程。
下面是范化的一个例子:
Customer Item purchased Purchase price
Thomas Shirt $40
Maria Tennis shoes $35
Evelyn Shirt $40
Pajaro Trousers $25
如果上面这个表用于保存物品的价格,而你想要删除其中的一个顾客,这时你就必须同时删除一个价格。
范化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将这个表化为两个表,这样对其中一个表做添加或删除操作就不会影响另一个表。
百度百科-范式
R(x,y,z) 代表一个有三个属性的集合
而F就是属性之间的关系,
比如y->z就表示“y函数确定z” 或 “z函数依赖于y”
既然你知道范式的标准,那么你应该也知道部分依赖,传递依赖等概念吧(这些书上都有说),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断了。
比如F1里面,xy->z,表示x和y两个属性共同决定属性z,这里没有部分和传递依赖,所以能达到BCNF。
PS:刚开始觉得太抽象可以套真实数据进去想(这是偏方,呵呵)。比如F2的话,你可以想象成
学号->名字
名字和系别->学号
是不是好理解些了呢?
第一范式 字段有 编号 名字 班级名称 班级信息
第二范式 写就得分两个表 一个是学生表 一个是班级表
学生表字段 编号 名字 班级编号
班级表 编号 班级名称 班级信息
第三范式
比如说 员工表里面有了部门id字段,部门 表里面有部门简介 部门名称等字段,这是侯在员工表里面就不能出现部门简介这个字段。
“R(x,y,z) 代表一个有三个属性的集合 而F就是属性之间的关系, 比如y->z就表示“y函数确定z” 或 “z函数依赖于y” 既然你知道范式的标准,那么你应该也知道部分依赖,传递依赖等概念吧(这些书上都有说),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断了。 比如F1里面,xy->z,表示x和y两个属性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