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荷:阳离子电荷越高,极化力越强。
(2)半径:阳离子外壳相似电荷相等时,半径小,极化力强。如Li+>Na+。
(3)离子构型(阳离子):18e-,2e-,18+2e-,(Ag+、Li+、Pb2+等)>9~17e-(Fe2+、Ni2+、Cr3+)>8e-(Na+、Mg2+等) 。
(4)电荷高的复杂阴离子也具有一定极化作用,如SO42-、PO43-等。
相互极化作用
相互极化作用的一些规律:
(1)18与(18+2)电子构型的正离子容易变形,容易引起相互极化和附加极化作用;
(2)在周期系的同族中,自上而下,18电子构型的离子附加极化作用递增,加强了这种离子同负离子的总极化作用;
(3)在具有18或(18+2)电子构型的正离子化合物中,负离子的变形性越大,附加极化作用越强。
总之,正离子所含有的d电子数越多,电子层数越多,这种附加极化作用一般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