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
约1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这一过渡时期称为中石器时代。从这时起,人类的经济活动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在中石器时代,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随着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北欧为魏舍尔冰期,阿尔卑斯山区为伏尔姆冰期,北美大陆为威斯康星冰期)的结束,冰河开始溶化、冰川后撤、全球气候转暖。欧亚两洲的冰原地区被森林和草原所取代,在非洲,全球冰期时的多雨气候转为干旱气候。植被和动物群也发生变化。旧石器时代的不少大型动物灭绝,数量大为减少,适于森林草原地区生活的中小动物和鸟类增多。这时,不仅人类狩猎的对象发生变化,而且经济活动的内容扩大,江河湖海地区,渔猎经济有了发展。
经济活动的变化促使生产工具发生变革。石器制作技术提高,普遍出现细小石器,如石箭头、石刀、雕刻器等。这些细小石器通常镶嵌在复合工具上使用。在渔叉、投掷尖矛、标枪等复合工具广泛使用的基础上,人类发明了可供远射的弓箭。弓箭是携带方便、命中率较高的远射程武器。它的制造,促进了狩猎的发展,这是原始社会技术显著进步的一个标志。德国北部汉堡附近的斯坦尔莫,发现人类最早使用弓箭的证据,时代约为公元前8500 年。
中石器时代文化,在欧洲南部以法国、西班牙的阿齐尔文化为代表(公元前9000—8000年),居民使用带双尖的石叶,带倒刺的鱼叉。北部以马格尔莫斯文化(公元前6000年)为代表,其分布范围是从波罗的海向西跨西北欧到英国。居民以渔猎采集为生,制造的细石器以斜钝边尖状器最为常见,单列排刺的骨制鱼叉是典型的渔猎工具。在非洲、北美都出现过以细小石器和弓箭为特征的中石器文化。如南非的威尔顿文化和斯密斯菲尔德文化,中非的奇托利文化,北美北极地区的“细石叶传统”文化。我国的中石器文化,以黄河流域的遗存比较重要。中石器时代在各地出现和持续时间不一,中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在不同地区表现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
革命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观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世界各地区的人民,在采集经济的基础上,积累了经验,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农业出现的时间很不一致,大约为从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有些氏族和部落在新石器时代仍长期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世界上主要的早期农耕中心有三个地区,即西亚、东亚(包括南亚)、中南美洲。
西亚的扎格罗斯山区、小亚细亚半岛南部、东地中海沿岸的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也是大麦、小麦、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产地。对伊朗西部阿里·库什、盖·达勒、伊拉克的耶莫、土耳其的恰约尼、巴勒斯坦的耶利哥等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公元前8000年代末,这些地区的居民已从事原始农业并驯养动物。
东亚的早期农业发源地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和泰国。中国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下游很早就种植粟和水稻。公元前5300多年的河北磁山遗址中有粟的堆积。公元前4900年,浙江河姆渡的居民已种植水稻。古印度约于公元前4500年开始栽培水稻。公元前7000年,泰国北部已种植豆类、胡芦、黄瓜等作物,至迟于公元前3500年已学会种稻。
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分别是玉米、豆类、马铃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现代的许多主要栽培作物,如大麦、小麦、稻、粟、玉米、马铃薯、甘蔗、豆类、甘兰、向日葵等,在新石器时代已为不同地区的居民种植。早期农业极为原始,最早的农具仅仅是一根一端削尖的木棒。人们用木棒、开叉的树枝、极简陋的石犁、木锄来开垦,然后播种。也用砍倒树木、焚烧树林的办法来扩大耕地。早期农耕阶段,采集、狩猎在经济生活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人们在农耕的同时,还辅之以采集狩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