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统计
面积37.78万平方千米。人口1.2684亿人(其中13~17岁男367.8万人,女350.4万人;18~22岁男412.9万人,女393.0万人;23~32岁男955。3万人,女912.1万人)。国民生产总值506.4万亿日元(2000年)。国防费4.9218万亿日元(2000年国防预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957%,占政府财政支出的6.01%。粗钢9419.2万吨(1999年)。原煤390.6万吨(1999年)。原油73万千公升(1999年)。天然气22.8万亿立方米(1999年)。发电量921.06亿度(1999年)。主要农作物总产量(米、小麦)975.8万吨(1999年)。海运能力,商船(载重100吨以上)6140艘,总吨位1619.8万吨(1999年)。民航能力,固定航班机场91处;客运量,国内航线793.58亿人千米、国际航线888.14亿人千米;货运量,国内航线89.3万吨、国际航线114.238万吨(1999年度)。
国防政策
日本的国防政策主要是不断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建立高效的防卫力量,谋求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其基本点是:
(一)注重利用和加强日美军事同盟。
日美军事同盟是日本国防政策的支柱,日本认为,日美军事同盟不仅是对日本的安全保障,而且对日本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日本通过《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与“新指针”相配套的“相关法案”等步骤,大大拓展了与美国在军事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日美军事同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如:加强政策协商和情报交换;加强日美联合演习和训练;正式决定参加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研究开发计划;加强日美双方装备技术上的交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美军顺利驻扎等。
(二)进一步突破专守防卫方针。
日本早在80年代初期实际上就已经突破了专守防卫的方针,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更强调要由立足于“本土防卫”转向“御敌于国门之外”、“歼敌于海上”。“国际维和”成为海外派兵的理由。自1992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海外派兵法》以来,日本自卫队便获得出兵海外的法律依据,借参加维和,使其出兵海外经常化、制度化。②“周边有事”成为对外干涉的借口。日美新的“防卫合作指针”把两国军事合作的重点从针对“日本有事”变为针对“周边有事”,其内容涉及国际军控与裁军、地区安全对话、国际维和及人道主义救援等方方面面。而“新指针”及其相关法案的制定,使日本的军事活动地区由远东扩大到范围模糊的“周边地区”;日本武装力量的职能由“专守防卫”作战扩大到发生“周边事态”时,可支援美军作战;而且,日美在武力应付“周边事态”时,可不必经过联合国授权,只由日美两国确定即可。此外,日本1999年通过的《周边事态法》和新的《防卫白皮书》所宣称的"先发制人"的权利等,都已使日本逐步突破了其一直标榜的“专守防卫”的基本方针。
(三)以高质量的军事力量为坚强后盾。
日本认为,只有在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上,拥有一支强有力的、与政治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军事力量,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确保日本成为与美欧共同主宰世界的大国。为此,冷战结束后,日本在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背景下,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加速军事力量外向型发展的步伐,加强军事力量的质量建设。其具体措施包括:①强调冷战后国际形势的不稳定因素和日本面临的所谓各种威胁,为军事力量的发展寻找合理的借口;②逐步排除对军事力量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为进一步发展军事力量创造条件;③以海空力量为发展重点,不断充实必要机能和提高质量,以适应军事力量的外向型使命;④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军工生产与技术开发的扶植,以适应发展军事力量的长期需求和增强主动性。
军事战略
日本正在摆脱“和平宪法”的束缚,把军事战略的目标定位在谋求军事大国的地位上。
国防体制
日本国防组织的最高领导人、自卫队的最高统帅是内阁总理大臣,他代表内阁对自卫队行使最高指挥监督权。内阁会议是国防问题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对提交国会审议的有关国防问题的法律草案、预算草案作出决定,制定有关政令,决定有关国防的重大方针和计划。安全保障会议是国防问题的最高审议机构,它由以下人员组成:根据《内阁法》第9条的规定预先指定的国务大臣、外务大臣、财务大臣、内阁官房长官、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防卫厅长官,由内阁总理大臣任主席。当主席认为必要时,可让有关国务大臣、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及其他有关人员列席会议,陈述意见。安全保障会议的职责是:审议有关国防的重要事项处置重大紧急事态的重要问题。防卫厅是在内阁总理大臣领导
日本军事还是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