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政治选择题的准确率?

2024-12-31 13:49:2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做政治选择题的常用原则
做选择题时,一定要弄清楚题目的规定性是什么,题目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阅读题目时要逐字逐句,注意一字之差,反复思考、推敲。一般采用排除法,我习惯上叫做缩小包围圈。即题肢本身错的不选(反向选择题例外)、题肢与题干没关系的不选、题肢与题干重复者不选、题肢与题干的范围不符者不选、题肢中正误混杂的不选、因果颠倒的不选、反向选择题的正确肢不选……范围越来越小,正确率就越来越高。
二、政治选择题的主要迷惑方式(“设陷”方式)
1、混淆迷惑式:迷惑肢以相近、相似、相反的概念、判断、表述等形式组成,从而产生干扰。
2、歪曲迷惑式:迷惑肢或歪曲基本概念、原理的内涵,或夸大、缩小其外延,或作出绝对化的判断,或歪曲某一事件的性质意义。
3、颠倒迷惑式:选肢通过有意颠倒与题干材料相关的某些关系,如因果关系、主次关系、是非关系、事实关系,形成迷惑。
4、脱钩迷惑式:即孤立地看,选项所表述的原理正确,但与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性不相符。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问你饭吃过了吗?答成我今年18岁。
5、计算方法迷惑式:经济常识经常以计算的形式命题,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计算公式、汇率、税率、利息率等。
6、绝对化、片面性、答非所问等进行迷惑: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或限制成分,如:都、一定、唯一、全部等使观点趋向绝对化,达到迷惑之目的。
三、提高正答率的途径
1、夯实基础,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和前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扎实的基础与做好选择题之间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这就要求对书本知识要翔实全面系统地把握,尤其要准确把握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一点做不好,其他任何技巧都是空谈。学生、老师都应在复习备考中把握好书本,脱离书本这个根本来一轮二轮甚至三轮复习,实际是本末倒置,劳民伤财。
2、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做选择题应有自信、平静的心态。这是做好选择题的重要条件。
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态下做同样的选择题,正确率是不同的,因此,做题时必须保持自信平静的心态。尤其是考试前应适量做几道难度适宜的选择题,做题时用心做,争取全对。这样才能以自信平静的心态参加考试,才能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
3、认真读题干,弄清中心思想和答题方向。
具体来说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只有养成搜索关键词和关键句的习惯,在做题时思路才能迅速地进入试题中去。
第二,长题干要短读——概括大意,只有如此,才能面对大量信息从容不迫,不迷失方向,——上述两题,无论材料多长,但都是围绕技术创新这个中心词,抓住这一点,就将长材料短读,很容易解决问题。
第三,抓住设问句或设问句中的引导词,排除干扰,击中要害。所谓引导词就是决定和影响题意理解,决定着答题方向的词语,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部分。主要存在于题干的设问句中,如“这说明”“由此可见”“因此”“根本原因”“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这些词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我们答题时如何判断题干和题肢的关系,决定了题肢对题干的依存度。只有抓住了引导词才能实现题干和题肢的有机结合。有些材料性选择题,给你了很多材料,其实是迷惑你,故意误导你的思路,这时我们要抓住题干中最关键设问句,或找出引导词。
4、仔细分析选项肢,这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判断选项肢正误。作选择题一般先判断选项正误,然后将错误项排除,就可得到正确答案。有些特殊的选择题不能简单看选项错误就排除,如果题干本身错误或荒谬,或者题干专问说法错误的是,这时选项错误,但据题意恰恰选择这些选项。
第二,判断选项肢是否符合题意。排除上述的少数特殊选择题,假设题干要求的是选正确选项肢,不等于选项肢正确都中选,这还要看选项肢是否符合题意,如果不符合题意,即使选项肢正确,也不能中选。
第三:在选项肢都符合题意的情况下,还要把握以下两原则:
(1)如果题干叙述的较全面,应首先追求全面原则。(2)如果题干只是阐述了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这时要追求具体直接明了的原则。
选择题是考察我们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我们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想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以扎实充足的知识为基础。第二,养成好的做题习惯,有必要建立错题集,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不断总结选择题的干扰方法。第三、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凡事多思考谨动脑,好的思维是锻练出来的。第四、培养良好的心态,保持平静的心情,避免心浮气躁。第五,在平时的练习中还要细心观察,反复体会,熟练掌握各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努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回答2:

(一)总体要求: 两抓、吃透材料; 两合、连接设问; 两排除、实现材料、设问和选项的三个统一。 (二)具体做法: 1、 两抓 是指抓住的“主体”和“主旨”。主体表明的是材料中“谁”在做。如企业、政府或公民等。主旨表明“主体”在做什么或材料在说什么。 2、 两合 。一是符合材料的主体和主旨,二是符合设问要求。从材料与设问在解题中的作用来看,可将选择题分为两类。 ⑴第一类,材料是引子,设问才是实质。也就是说材料只是提供一般背景资料,目的是为了引出设问,对解题没实质意义。例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权力的制衡和监督 这一题解题,关键看“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和核心是”这个设问要求。答案为B。 此外,逆向思维型、由果寻因型、范围设定型等,是我们应特别注意的特殊性设问。因此对设问中“错误的是”、“根本原因在于”、“从哲学角度看”等字眼应给予特别关注。 ⑵第二类,材料是实质,设问可分为直接针对材料的设问和与材料有某种相关的设问。①直接针对材料的设问,一般用“上述材料表明了”、“上述事实说明”、“这体现了”等字眼。做好这类选择题一定要从材料出发,抓住材料的中心(主旨)。例如, 春节送“利是”和收“利是”,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传统习俗。“利是”已经成为传承春节文化的一个小小载体,它蕴含着人们对春节的祝福和期盼,体现着一种团员、和美的亲情和友情。这说明 A.物质都能体现文化内涵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D.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的 此题解答要把握材料的主旨(中心)。即“利是”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从而得出答案为C。 ②与材料有某种相关的设问。主要是从与材料相关的某个角度、某个新角度、某个更深入的角度或相反的角度设置问题,一般在材料之后设问之前用句号。有时内容用引号加以突出。除了准确把握材料外,设问也是命题者给我们设置的“陷阱”。例如, (09汕头二模)在重大决策中,反对意见的提出,使决策者不得不破解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行”,真正的可行性强的决策就产生了,所以有人提出“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是因为 A.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也有次要方面 B.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分析:解答此题要留意题干中最后一句用引号框定的话(“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从“是因为”可判定设问要求是属于由果寻因型的。在决策之中,一定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有两个方面,如果决策时一点反对的意见都没有,那么就说明这个决策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参与决策者可能是盲目的支持,容易犯“一点论”的错误。所以才“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要的是让大家看到决策内容不仅有好的一面,而且还要找出决策内容不科学的地方,让决策更科学。因此选A。 3、 两排除 指排误和排异。即把选项观点本身错误的排除。把与材料无关的选项排除。 (三)实战提示: 我们在做选择题时,可用笔将材料的主体、主旨、特殊设问、选项正误标记出来,这样既节省时间,也可提高选择的准确率。

回答3:

1:说法过于绝对的不要选
2:说法过于笼统的不要选
3:看一看题中答案与题目不着边的别选
4:别跟着感觉走,有时候那个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