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服务于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服务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在鼓励大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它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有利于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实施这一计划,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加扎实、有效。 1)满足了大学生张显个性、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取决于什么?个人的解放,个性的张扬,个体的创造力。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当今时代是张显个性的时代(当然,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记录了大学生人生的闪光点,通过素质拓展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获得全面发展。 2)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普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使广大学生获得了知识的武装、理论的武装和能力的武装,获得了创造空间,使教育素质教育有形化、具体化。 3)尊重了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 人的成长规律是一个链条:必须有指导、训练、评价和认同的环节。“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恰恰是遵循了这一规律,抓住了各个环节,就把握了人才成长的全过程。 4)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要求人才培养的市场化——“定单教育”,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来调整学科布局,培养市场需要的、适应能力强的人才。 5)是高校共青团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情况。怎样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它一方面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把高校共青团组织从教育的边缘推向了教育的中心,促进了团的工作规范化和职能具体化。 3、“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内容是什么?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眼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以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主动全面成长成才。“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要注重三个结合,即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施工作主要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通过教学、课堂、讲座、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展开。尤其要突出一些具有特色的传统工作项目,如学术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等,全面带动和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 1)职业设计指导。建立由专家组成的职业设计指导机构,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的思想和方法,科学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环境、职业理想、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因素,指导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和素质培养的实施规划。大力开展“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针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通过知识传授和实践锻炼并重的方式,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价值取向、职业规划、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进行塑造和培养,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设计,实施有效的人生导航。建立大学生职业设计指导的数据库,内容包括现代大学生的职业领域、各类职业所需要的技能素质以及成功人士择业、就业、创业的典型事例等数据,供同学们参考。 2)素质拓展训练。要根据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精心设计素质训练项目,建立全面科学的大学生素质训练项目体系,为大学生进行素质训练提供广阔平台。要围绕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六个方面,结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精心组织和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要高度重视素质拓展训练体系中纵向提升性和强化性训练层次的构建,建立校际联合训练机制和项目,为大学生素质的阶梯性发展和高层次提升提供舞台。要充分体现素质训练的开放性,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正规社会渠道和资源,积极开展校外素质训练。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反馈意见,对素质训练项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素质拓展训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训练体系。 3)建立评价体系。要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作用,客观公正地记录每一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素质培养和发展的重要经历和主要成绩。要通过证书记录和认证两个环节,合理量化,科学评价,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全面进行素质拓展。要真实记录素质拓展的内容,体现客观性和真实性;要由学生自己填写具体内容,发挥自主性。在认证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严谨性和程序的规范性,保证认证的权威性。要依托基层团建创新成果,探索在社团组织中开展认证;要鼓励素质训练项目的组织者积极参与和实施认证;要依托学校的信息化平台,大力推进素质拓展计划的电子化认证,研发素质拓展证书的电子版。 4)强化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成效的社会化检验。学校要大力宣传素质拓展的工作理念、具体内容和现实意义,争取得到广大师生的观念认同;要协调学校各部门积极制定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相关文件,给予政策认同;要在学生毕业和就业、创业过程中,积极向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努力争取就业市场的认同。(教育部、劳动部和人事部已经出台市场准入制度) 4、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坚持五项原则 1)自主性原则。计划的主体是各位同学,学校以各位同学的自主设计确定素质拓展的内容和方式。自主性原则不但保证了同学们在素质拓展计划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保证各位同学的个性特征在素质拓展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张扬。 2)开放性原则:素质拓展是在各级组织的总体安排下的群众性的学习教育活动。不受专业、年级和学校的局限,鼓励同学们大范围交流,鼓励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相互借鉴。 3)普遍性原则:本计划适合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它将教会同学们一个科学的方法,以降低成功的成本,使自己的学习和事业踏入快车道。 4)多样性原则:鼓励同学们进行科学合理的、风格迥异的设计和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是同学们张扬个性的基本保证,多样化的选择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创新。 5)柔性原则: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不用硬指标评价各位同学素质拓展成果的优劣,不树典型,不作排名,不评优秀,重在过程和参与,追求真正的学习,鼓励同学们量力而行,倡导用柔性指标引导先进,鼓励相互借鉴。 5、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有有效的保障机制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相互配合与通力合作。要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和工作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要成立学校、学院两级组织领导机构,保障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要建立学校党政领导牵头、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规划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领导小组要聘请教育专家、知名教授、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校友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性素质拓展项目的总体规划,检查、评估所有素质拓展项目的级别层次水平。学校要设立由团委、组织部、宣传部、党校、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处)、教务处、科研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组成的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全面推进和具体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各项工作。中心办公室设在学校团委,具体负责协调中心的各项工作。学院一级要相应设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组织机构,保证院系一级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制度保障。要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专题汇报制度,每学年由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大学生素质计划指导委员会和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的工作汇报,总结、研究和部署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要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学期由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召开会议,讨论工作,实施方案。要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成果推荐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管理条例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认证管理办法,严把质量关,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作为大学生就业推荐的重要材料;要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电子档案和数据库,方便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查询。 3)资源保障。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资源保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首先要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即要建立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素质拓展项目组织者队伍和素质拓展认证队伍。其次要设立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专项经费,要为大学生素质训练提供场地、设施和宣传阵地。第三要制定具体的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学、科研和思政教师担任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指导教师,全面提高素质拓展项目的质量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