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冲因病而亡,与曹丕无关。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冲十三岁时,曹冲得了重病,曹操亲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到了曹冲死去时,曹操极为哀痛。
二、原因:曹丕本来在曹操心里的地位就不是太高。《魏书任城威王彰传》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曹操死了后,曹彰回京跑去见曹植,他对曹植说:“先王召我回来,意思就是要立你为后继”。可见曹丕当时毒杀曹彰的紧迫性。也可以说曹丕在当时没有得到压倒性的支持,我倒是对当时镇守四方的几位宗族的动向很感兴趣。言归正传,要是曹冲还在,曹操为了扫清他继位的障碍,先把其他王子给收拾了的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因为,曹操到死都一直在犹豫,所以估计他还没有安排好后事就一命呜呼,给家里留下了祸根。
三、曹冲简介:
曹冲(196年-208年5月甲戌),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今亳州)人,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有传说云:曹丕曾以环夫人性命要挟曹冲,说只要曹冲一死,他便放过环夫人,曹冲为保住母亲的性命,不得已饮了毒药,再加上原本身体虚弱,患绞肠纱而死。 长久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曹冲之死,必为其兄曹丕所害。其实不见得,曹丕本来在曹操心里的地位就不是太高。《魏书任城威王彰传》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曹操死了后,曹彰回京跑去见曹植,他对曹植说:“先王召我回来,意思就是要立你为后继”。可见曹丕当时毒杀曹彰的紧迫性。也可以说曹丕在当时没有得到压倒性的支持,我倒是对当时镇守四方的几位宗族的动向很感兴趣。言归正传,要是曹冲还在,曹操为了扫清他继位的障碍,先把其他王子给收拾了的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因为,曹操到死都一直在犹豫,所以估计他还没有安排好后事就一命呜呼,给家里留下了祸根。曹冲冥婚所聘甄氏不见得为同家甄氏。在没有任何根据之前,是与不是的机会各半,若依「拒绝否定」或「承认错误」的稳健原则而言,还是不宜判断为甄后一家,因为连甄后都名不详,已属可疑,再推论其甄后亲戚,则是另外可疑,疑上加疑,不可能产生肯定。 再说依一般习俗,则是刚死未敛出殡,才得以合葬,也就是曹冲卒殁前后,恰巧有女子逝世,正好共同下葬共穴。当然以帝王之盛,也不排除掘坟挖墓,以配合曹冲之需。但曹操向来讲理,既采邴原劝言,似乎非斥冥姻同葬;但若已聘请冥婚,则不需依礼,行为乘张违俗,并不奇怪。 事实上若从高居母仪天下的甄皇后检视,情况并不乐观。从家破人亡开始,甄氏原嫁袁氏被曹操赶尽杀绝,以丧夫的寡妇身分进入曹家之门。曹丕虽爱美色策立皇后,随着另宠新欢,下场除了把甄后打入冷宫,后来甄后就不小心意外死亡,死况相当悲惨,除了散发披面,口中还填塞米糠(12),要说善终也不尽然。后来司马氏野望大起,三马共槽,对付曹家寡妇孤子,亦同曹氏当年向别人赶尽杀绝。人人大多羡慕帝王之家,孰不知政治婚姻比一般婚姻更饱受斗争相逼之苦,一般人「兄弟阋墙、家里打架」不过瓜分家产、相闹不和,但是帝王诸侯之家若是妯娌姑嫂互有意见,下场最重却是抄家灭族、流血杀头。 事实上曹冲由曹冲过继后,史料已无当初合葬甄女的记载,究竟曹冲生前有无与甄女交往感情,已无法得知,再从甄氏亡女之家族亦无外戚因凭葬女而贵,甚至骤可论定毫无帮助。结论是无法认定,就连资料丰富的甄后都名字不详,数据欠缺的甄氏亡女当然更失考亡据。
曹冲为人仁厚,通情达理。当时魏国由于经常发生战争,所以采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守卫仓库的官吏们认为这下必死无疑,商议着要把自己绑了去自首,但还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曹冲知道了这件事,就让他们先等几天。曹冲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来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装很失意,脸上显现出发愁的样子。曹操见了问他,他就说:“世俗的人认为衣服被老鼠咬破,对衣服的主人不吉利,现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所以发愁。”曹操说:“这是胡说,不要担心。”不久曹操听说了马鞍被咬的事,就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放在身边都被咬了,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于是没有追究这件事。还有很多犯下罪过的人,按照刑法应该被处死,都依靠曹冲的辩解得到了宽大处理。曹操把这些事情对大臣们说,表示有意传位于曹冲。 建安十三年,曹冲病重不治,去世时年仅13岁。曹操十分难过,曹丕宽慰曹操,曹操道:“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大幸也”。曹操欲求合葬于司空掾邴原亡女,邴原以“嫁殇非礼”拒绝,后与甄氏亡女合葬,追赠骑都尉印绶,黄初二年追赠谥“ 邓哀侯 ”,追加号为“公”。 史载,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的儿子曹冲13岁夭折,曹操出于对儿子的喜爱,便下聘已死的甄氏小姐作为曹冲的妻子,把他们合葬在一起 [1] 。宋人周去非写书斥责曹操实行冥婚陋俗。
曹冲他是病死的。还很早呢。 而且相传是曹植一眼就看上了甄氏后来与曹丕相争的…… 好像不关曹冲的事吧?至于第二个问题我好像没听过……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