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录取是分省进行的,而且是按照批次来进行的,所以每个省份在高考后都要公布每个批次的控制分数线,你必须达到某个批次的控制分数线,才可以填报这个批次的志愿。如果没有达到批次控制分数线,是不能填报志愿的。(某些省份可能对于没有招够人数的学校降分填报志愿)
2、你达到了控制分数线,填报了志愿,并不是一定会被录取,你还必须达到报考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所以每个学校还会有录取分数线。
3、对于普通的二本学校或普通的专科学校,由于招生形式不好,每年报考的考生不多,只要达到控制分数线报考了就可以被录取,所以,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与批次控制分数线基本一样。
1、地区批次分数线,即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的各批次“资格线”,只有你达到了该分数线才有资格在该批次参加录取,但由于各大学会根据报考人数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所以即使够了省资格线,也不一定会被你所报高校录取。举例说明:甲高校在某省计划招生50人,而够资格线、且填报了该高校的考生有400多人,那么该高校就只能录取前50名的考生,其第50名的成绩可能超过了省批次线的60分,那么,只超过线59分及以下的考生就不能被录取了。
2、高校分数线:还继续用上面的例子说明,那个被甲高校录取的50名的最后一名考生分数,就叫做该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学校不同,即使同批次的大学也会有很大的分数差别,比如一批次的北大、清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就会高出各省分数线很多(高出一百四五十分甚至一百六七十分),而那些省属一批大学就不会高出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