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杭州三西”(即西湖、西泠印社、西溪)之一的西溪终于开始着手打造了。从东晋被发现,唐宋发展,到明清全盛,及至民国衰落,解放后废弃,有关西溪湿地,已经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南去西湖不到5公里,距市中心武林门也仅16公里。
西溪风景区在过去是仅次于西湖风景区的杭州市第二大风景区,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旧时从秦亭山舟行至留下十八里,沿水有十八座桥、十八个湾,沿山有南宋十八里辇道,景区内有一百零八个景点。自唐代以来,西溪就以赏梅、竹、芦、花而闻名。
不论你以什么交通工具到达,进入景区后一律改为舟楫,让你领略“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从容。你可以赤足走在田埂上,那些枯黄的野草踩上去松松软软的,也褪去了你在都市整日打拼的疲惫。也可以走在铺着卵石、石板的园路上,去一路感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景致。两船交会时,激荡的水流和着劲风,吹落了不少漫天飞絮般的芦花,真是入了“一叶扁舟,闲看芦花”的山水画意境了。而树上松鼠精灵般的转身跳跃,岸边水獭神出鬼没般地出入,滩涂上水鸟仪态万方地疏理着自己的羽毛,鸟巢中依稀传来小雀的呢喃。
我们几个登上了早已准备的颇有绍兴风情的乌篷船,一路驶去,只见农妇们围坐在地上用草绳包裹着桑苗。成片成片初生的芦苇几乎到了满目皆是的地步,《诗经》“秦风•蒹葭”所述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佳人,在水一方”的情致想来也会在这里实现。柿子树虽已脱落叶子,全是黝黑虬枝的样儿,倒有大功告成、洗尽铅华的静穆端方。只有香樟树华盖如伞,在江南的冬天竟成了卓而不群的色彩了。还能看见一间间在水边矗立着的小草亭,据说那便是捕鱼人歇息的地方。
挖泥船努力地抓起一大坨泥浆放在船舱,这样一来,今年蒋村驰名的“龙舟”赛应是更加浓墨重彩了吧。说到这个事情,一位当地的老乡更是骄傲地说,越剧源头就在此,三棵大香樟围抱之处,更将重新搭建戏台,露天越剧,可是今年的民俗重头戏!
“西溪香雪”(喻为梅花)、“河渚秋雪”(喻为芦花)、“柿林夕阳”、竹苇深处、蒹葭泛月……这些景点无不是用植物来命名的。光地表植物就有莲类、水芹、燕子花、慈菇、紫花地丁、山荞麦、野豌豆、玉簪、姜花等,至于统称为芦花的芦苇、芦荻、芦竹、白茅等更是西溪一个经年不绝的话题了,可以说,一转身,一转眼就能看见一片片,一丛丛。总的植物总类超过100种。岸上建筑景观种类较多,包括庵堂、祠庙、民居、村舍、草堂、别墅、桥、亭以及牌楼等建筑。
而吃乃休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既然以“野”闻名,当然更注重“动手”的部分,我们不妨从现在已有的布置来想象以下将会出现的美食:摘几把新鲜蔬菜,钓几根野生的鲫鱼(运气好的话,还可以钓上一条鳜鱼让你乐不可支),挖几株野笋,又摸几颗本鸡蛋,水乡市集上称一块肉,沽三两斤土制的米酒,寻个农家小店来“买汰烧”。如果夏天,还可以吃吃桃子、品品青梅。秋天,更可以尝尝名扬千里的蒋村柿子。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预计在2007年年底全面竣工,目前一期工程已近尾声。综合保护工程尽可能保存西溪原貌。像朝天暮漾、南渚湖等生态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水面,都没有惊动,延续其自身良好的生态系统。只是将部分封闭的小面积水体连通,利于物种在较大环境里自由交流,吸引水鸟栖息;将鱼塘壁的坡度由陡坡改为缓坡,有利于湿生植物生长,为过往鸟类提供更丰富的食物。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