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不是“张贴”出来的
有一次到一所学校参观,校长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从校长的神情、语气,我们能感觉到校长内心的自豪与自信。然后校长又领着我们参观了校园,这所学校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上的确是颇费了一番心思,达到了校长所言的“移步换景”、“一步一景”的境地。凡是能“说话的墙壁”、能“开口的草坪”,都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在楼梯口,我们看到墙上贴着设计精美、装帧考究的标语牌“靠右行走,找自己前进的道路,给别人发展的空间”、“更上一层楼”、“无限风光在顶峰”。草坪里的标语充满哲理、人性味:“给我一点爱,给你一片绿”、“让我们一起成长吧!”甚至在厕所里,都是“文化四溢”:“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等等。
参观了整个校园,我们发现凡是能贴标语、竖牌子的地方,都能读到很有教育意义又非常有文化韵味的名言警句、格言谚语或者温馨的话语。学校管理者的良苦用心真是让人感动。可在随后的自由活动时间,笔者去了一趟厕所,就彻底改变了原初的美好印象。下楼的时候,后面一个学生突然从我身边冲下去,他的胳膊撞在我的胳膊上,幸亏我反应快,右手急忙抓住扶手,要不然就从楼梯上滚下去了,而他依然是一步两级台阶地冲了下去,一转眼就没影了。从三楼走到一楼,时不时要侧身避让两三个并排上楼的学生。看着过去的一个又一个学生,我不禁对贴在楼梯旁墙上的标语怀疑起来。到了厕所,我对校长刚才介绍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彻底失望了,刚才还焕然一新的厕所,地上已多了三个烟蒂,显然这是老师随手扔的,小学生还不可能抽烟。靠近小便池的地方,地面上有不少“积尿”,这显然是学生的“杰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干净的厕所就被弄成了这样,这还谈什么校园文化?
显然,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只做了些外在的形式化的东西,还没有涉及到校园文化的真正内核。建设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经过多年的办学积淀,把教育的政策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价值引领、艺术地规范成教职工的内隐概念、内隐规矩、内在要求和自主习惯,逐步形成相对稳定、自成特色的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的过程。举个例子,“上下楼梯靠右行走”,这属于行为规范,如果学校里的每个人在上下楼梯的时候都能自觉地靠右行走,没有争先恐后,没有你推我搡,更没有迎面相撞,即使没有在楼梯口张贴这样的标语,那我们仍然可以说,这所学校已经形成了行走楼梯的文化。而校园文化就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亚文化组成的。
校园文化不是靠“贴标语”、“竖牌子”做出来的,我们不能肤浅地以为有了“校园文字”,就开始了“校园文化”之旅,“校园文字”充其量只是个序幕,真正的“文化大戏”还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把“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这样的小事做好了、做长了、做成习惯了,才算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