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 21:34 土地资源
(Land resources)指目前或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利用的那一部分土地。它是地球表层的陆地、内陆水域和海涂的总称。是以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各种自然因素为基础,包括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在社会生产中,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而成为土地资源。同其他自然资源一样,土地资源的内涵既有质和量的规定性,又具有动态性、可变性的特征。作为自然综合体,土地资源不仅有各组成因素固有的特征,如土壤特征、水文特征等,还可依各要素在土地形成中表现的地域分异和组合特征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类型和单元;作为生产资料,土地资源具有区位固定性、数量有限性、结构上的整体性、分布上的地域性和使用上的长期性、多宜性及两重性(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社会关系的载体或表现形式)等特征。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资源之一。我国以“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它是一个由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
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因此,土地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土地资
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我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1 )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
展耕作业。地形对工业,交通、城镇建设也有直接的影响。(2 )按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枣
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涂水域等
;暂难利用土地——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
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
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目前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
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可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下面是有关中国土地资源的资料:
中国土地资源主要有以下5个特点:
① 土地辽阔,类型多样。中国土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从北纬53°34′至3°51′,南北约跨50个纬度,由寒温带至赤道带,约70%为温带(占25.9%)、暖温带(占18.5%)和亚热带(约占26%),有优越的热量条件;从东经73°附近至135°05′,东西跨将近62个经度,由太平洋沿岸到欧亚大陆的中心,包括土地面积几乎相等的湿润(占32.2%)、半湿润(占17.8%)与半干旱(占19.2%)、干旱(30.8%)两大地理区域。由于土地的水、热条件组合的差异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悠久的农业历史,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中国极其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极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生产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② 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国土地构成的显著特点。中国是多山国家。据粗略估算,山地、高原、丘陵的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9%,平地约占31%。山地一般高差大,坡度陡,土层薄,土地的适宜性单一,宜耕性差,农业发展受到较大限制,生态系统一般较脆弱,利用不当,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和资源破坏。但山地,尤其是中国南方山地,水热条件好,适宜于林木生长和多种经营的发展。西北地区的山地是中国主要牧场,又为平原地区农业灌溉水源的集水区,因而,山地在西北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的组成中和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
③ 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中国现有耕地约9572万公顷,为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7%,占世界第 4位;仅中国北部和西部的牧区与半农半牧区的天然草地约3.17亿公顷(另一数字为3.53亿公顷),为世界草地总面积的10%,居世界第 3位;中国有林地面积约1.25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4.1%,居世界第8位。但中国人均耕地按统计约 0.1公顷,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3;森林覆盖率仅13%(世界平均覆盖率为22%),列世界第121位,中国每人占有林地约0.12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5强;天然草地稍多,中国每人占有约0.35公顷,也不及世界平均数的1/2。农、林、牧用地总和,中国平均每人占有0.54公顷,最多也不超过0.67公顷,仅为世界的1/4强至1/3。
④ 宜林地较多,宜农地较少,后备的土地资源不足。据林业部门调查,中国可供进一步发展生产的后备土地资源约1.225亿公顷,其中包括疏林地0.156亿公顷,灌木林地 0.296亿公顷。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地约9000多万公顷。这些土地按其性质主要应作为林牧用地,每人平均亦仅占有0.12公顷左右。而宜于种植作物、人工牧草的后备土地资源,从多方面材料估算仅约0.33亿公顷,其中可以作为粮棉等农作物生产基地建设的毛面积约0.13亿公顷,净面积也只有0.067亿公顷的潜力。相反,如流动沙丘、戈壁和海拔在3000米以上人类不易利用的土地等这类无效的土地面积共约3.487亿公顷,约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36.3%,所占比例相当大。
⑤ 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间差异显著。中国东南部季风区土地生产力较高,目前已集中全国耕地与林地的92%左右,农业人口与农业总产值的95%左右,是中国重要的农区与林区,而且实际也为畜牧业比重大的地区。但区内自然灾害频繁;森林分布不均。在东南部季风区内,土地资源的性质和农业生产条件差别也很大。西北内陆区光照充足,热量也较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少,沙漠、戈壁、盐碱面积大,其中东半部为草原与荒漠草原;西半部为极端干旱的荒漠,无灌溉即无农业,土地自然生产力低。青藏高原地区大部分海拔在3000米以上,日照虽充足,但热量不足,高而寒冷,土地自然生产力低,而且不易利用。总之,中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组成诸因素大部分不协调,区域间差异大。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在农田、草原、林地与水利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下面是关于珍惜土地资源的文章:
发挥土地资源更大效益
据《 韶关日报》6月7日“始兴新闻”报道,该县位于高寒山区的澄江镇积极改造中低产单造田为双造田,每年可新增黄烟种植面积800多亩,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该镇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其经验很值得推广。
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总会有用完的一天,目前*增加数量来提高其可利用程度已经没有多大潜力可挖了。因此,如何在现有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土地,避免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取得最优化的经济、社会效益,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以农业用地为例,不少地方都还存在中低产田占幅大,土地利用不充分,农作物布局不合理,造成了生产力和利用率较低的现象。 始兴县澄江镇近几年来在这方面作了有益实践,他们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积极开发和改造中低产田,使其生产能力得到提高,让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永远处在综合效益最大化状态,发挥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成效就十分显著。
充分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全面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坚实基础。在土地资源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才能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招商引资要珍惜土地资源
扬州地处苏中,沿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便于开发利用。与经济相对发达的沪宁经济带仅一江之隔,水路、陆路、铁路交通之便利在全国也唯数不多;同时还具有通信网络发达、人口受教育程度高、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润扬大桥也即将开通,扬州无疑将成为企业家战略投资的宝地。
但是,发展经济仅靠等待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我市经济的跳跃性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就必需走招商引资这条捷径。近几年来随着扬州加快城市改造,扩大对外宣传,积极招商引资,扬州的经济已被激活,土地开发利用已逐渐升温,房地产开发高潮迭起,招商项目捷报频传。土地的开发利用为扬州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政府也从土地开发中获得巨大利益,土地已实实在在的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企业,离不开招商引资,而企业要落脚离不开的是土地。然而土地不可再生,资源极其有限。我市地处苏中,原本就是人多地少。近几年的开发消耗了大量土地,存在着土地资源消耗过快,土地投入产出相对不足的情况。若招商引资中再不珍惜土地,则“地荒”将是眼前的事。如果再不做好科学开发和利用,将影响扬州长远发展的大局。
一、目前土地开发利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跑马圈地现象。企业占地面积远远大于实际使用面积。一些企业实际用地面积仅占征地面积的50%左右。厂房虚设,绿化面积过大,一些厂区内大片的土地上仅有几间简易的厂房,且不少厂房以出租为主。地价便宜,政府出手也大方,动辄上百亩,土地资源消耗过快。
2、圈地后长期闲置。一些企业是一年圈地、二年砌围墙、三年整地、四年建厂房。一些土地被圈后一闲就是几年无人过问,给人们的印象似乎是在炒地皮。土地利用率大大降低,土地资源的消耗与经济效益的产出已不成比例。
3、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一些企业把沿路沿街的用地建成门面房,巧妙地把工业用地变成了商业用地。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手法,变相搞房地产,本金回收白捞土地,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被一些投机客钻了空子。
4、乱占土地现象。乡、村使用土地则是近水楼台,往往在利益驱动先建了再说,或租或卖待价而沽,以小投入搏大收益。只要政府的基础设施配套建成,便可坐收渔人之利。
由于上述等原因被征土地的实际利用率仅为60%左右,土地资源消耗过快,浪费现象严重,且没有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这些现象的存在加速了土地紧张化。一方面是政府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搞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服务。另一方却是面浪费的土地资源不能形成社会效益,价格优惠的土地成为少数个人和企业的聚宝盆和摇钱树。长期下去还会使一些好的企业因不能满足土地需求进不来,差的企业出不去,从而影响我市经济长远发展的大局。
二、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原因
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实际操作上的不当也有制度上的缺陷。根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功利思想较重。一些政府部门受功利思想的支配,认为招商越多成绩越大,忽略了招商质态,错误的把商家占地多少与招商力度和招商成绩的大小划等号。商家占地越大政府从中短期获利也越多,商家征地的多少自然也成为衡量招商成绩的主要标准。由于在招商中土地使用有优惠政策,商家也自然希望多买一些“便宜货”,多征多占土地自然成了一件皆大欢喜的事。
2、招商门槛过低。特别是招商工作初期经验不足,加上实际招商过程工作难度大,又需要顾全招商工作的面子,对企业质态考虑得不多,企业入驻门槛较低。造成来的都是客,一些有名无实的投机客也趁机而入,使土地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3、缺少必要的土地赎回制度。土地被征用后对征地方在何时使用、如何使用等问题上缺少必要的约束。土地使用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投资方手里,造成大量土地被长期圈而不用或圈而少用圈而滥用,不能发挥土地资源投入的应有效果。
4、土地使用缺少专业评估队伍。在土地供给上不能为企业量身订做。在企业的投资规模、产品定位、设备厂房、发展前景等问题上没有科学的评估,土地的供给量主要由需方决定。目前主要限制措施是根据企业的注册资金确定用地量,这样做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与企业对土地的实际需求误差很大。一些企业为多征土地虚报注册资金,少数部门为完成招商指标也为一些企业和个人出谋划策。
5、土地管理不到位。土地管理部门机关下基层一线巡查不够,一些违章用地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制止,造成用地事实,事后处理难度加大。一些村镇缺乏大局观念擅自用地,处理起来往往是以罚代征,轻描淡写。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不但削弱了政府对土地使用的调控力,使土地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还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土地资源的过快消耗。
三、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合理有效地使用,是保持全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有了土地才能确保优质企业的入驻。要确保土地的合理使用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牢固树立科的发展观。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中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短期功利思想,放眼长远。加强对企业质态的论证,不能因招商工作有难度而降低用地的门坎。
2、合理限制用地。使用土地不仅仅凭企业的注册资金,还应当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根据企业规模的定位、设备安装的需要、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合理供给,避免多占少用。能采用多层建筑的则不要采用单层建筑,以提高土地使用率。
3、建立必要的土地赎回制度。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是衡量资源消耗与产出效益的重要标准。企业征地后必需与政府签订相关的建设施工期限和实际投产期限等相关方面的配套协议,政府有权按协议进行监督,按协议赎回土地。以防一些单位和个人征而不用,或利用政府的招商优惠条件搞投机发财。特别是对不符合征地条件弄虚作假骗取土地使用权的,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相关管理部门要自律,不得为征地的企业和个人出谋划策规避相关土地使用政策。
4、加强土地使用的监管。加强执法力度,对违规用地不能一罚了之,更不能以罚代征。特别要加大巡查力度,土地监管关口前移,积极做好防范工作,对违规用地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防微杜渐。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扬州的经济得以较快的发展,扬州的区位优势也日益显现。我们只有加倍珍惜有限的土地资源,着眼长远合理开发利用,才能更准确的把握时机,为迎接扬州的大发展做好准备。
(最后,非常荣幸能帮你一同探讨解决这个问题,谢谢)
揪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