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打开历史的档案,我们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时交通的窘迫:铁路能够通车的里程只有1万多公里;全国仅有3万公里公路。
"1949年,中国交通运输业可谓一穷二白,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近一个世纪。"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说,"经过60年建设,中国从无路,到有路,再到走得顺畅、便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伴随着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新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交通建设:
1949年11月,民航局成立,揭开了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当时中国民航拥有7条国内航线。
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挖下第一锨土。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政委的邓小平在成渝铁路开工典礼上致词:"我们进军西南就下决心要把西南建设好,并从建设人民交通事业开始做起。"
公路、水路、港口建设也在各地全面铺开。
到197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86万公里,比解放初期增长了两倍多;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万公里,搭起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行业的骨架,实现了从"无路"到"有路"的跨越。
改革开放后,为了大国腾飞的梦想,奋进的号角再度吹响:"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在20世纪80年代初响彻大江南北。中国交通开始实现从"有路可走"走向"走得顺畅"的再次跨越。
月底,由中铁十七局承建的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正在紧张架梁。京沪高铁这条世界上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后,从北京到上海只要4个小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实现惊人跨越。从三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铁路建设显著改变着百姓生活。
截至2008年底,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73.02万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万公里增长了45倍。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成平介绍,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是建国初期的46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60302公里,一级公路有54216公里。
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公路通车里程仅为8.07万公里,有路面里程只有3万公里。
中国2008年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人数达到1.92亿人次。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乘坐飞机出门的人全国只有1万人次。
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中国民航只有7条国内航线,通航国内8个城市。中国民航的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是157万吨公里、1万人次和767吨。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骄子,是速度和效率的代表,也成为衡量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988年10月31日,中国修筑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长度为18.5公里的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此后,中国高速公路建设以世界罕见的速度向前发展。199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258公里,居世界第八;2001年底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二。到目前,中国高速公路突破6万公里。
如今,翻开中国公路交通地图,横贯全国东西南北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如条条巨龙,舞动在中国大地上。迅猛发展的高速公路,是中国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缩影,是古老的东方大国快速走向现代化,走向民族复兴的标志性丰碑。
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73万公里,全国99.24%的乡镇和92.86%的建制村通了公路;铁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民航拥有1254架飞机,经营着1532条定期航班航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亿吨大港达到16个。
发展之路: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前行
路可兴国,海陆空条条大道的通畅,可以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保障,促进社会的开放文明。
新干线是现代日本高度发达的一个象征。1978年10月,邓小平在日本考察时速达210公里的新干线时感慨地说:就是感觉到快,我们需要跑!
如今,一代伟人的期盼终于成了现实。2008年8月1日,京津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其世界第一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邓小平当年在日本乘坐的新干线。
修一条路可带动一方经济,铺就一张交通网可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中国交通发展的速度,从一个侧面印证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速度。
沈大高速公路自1988年通车以来,沿线崛起20个大型集贸市场,建立各类开发区85个,引来201家三资企业落户,沿线五市利用外资10年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8.5%。
1996年9月1日通车、全长2398公里的京九铁路,将北京和香港九龙连接,是中国铁路史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的工程项目,辐射人口约2亿人。这条铁路通车以前,每年沿线都有大量农民的山货、土特产烂在地里。路通后,山货出去了,农民富裕了,京九铁路成为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
"我国这些年陆续建成的四通八达、快速流动的运输网已发挥出巨大效益。它促进了国民经济运转需要的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力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前进的步伐。"交通运输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关昌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