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是什么?如何写课例?

2024-12-14 14:45: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课例”是什么?

简而言之,课例就是以一节课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解剖分析,从教学规律上得出一些有教者个性色彩的结论。具体而言,就是写给教师同行看的自己是如何上这节课的,它是以教学设计者为叙述者,把自己上这节课的背景、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平实的加以描绘和反思,让观者一起体验教者的成功和和不足,达到产生借鉴和启发的作用。

二、“课例”的性质?

课例的撰写属于“叙事研究”的范畴,它是从西方引进的“质的研究”的具体体现,是当前最流行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不强调一般性的规律性的概括和总结,着力于特殊性的个性的,能给人启发的细节和过程,和我们平时的研究不太相同。

三、“课例”的特点

课例的撰写,关键词是“叙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学故事。其特点为典型性、研究性和启发性。它在于对教者一节课教学设计的深度挖掘,有教者的思考、有教者的情感、有学生的互动、甚至有听者的反馈或争论。它给观者一种真实的“现场感”,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像电影剧本是写给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多能让同科教师模仿或是借鉴;而课例则像电影作品,是写给所有学科的教师看的一个接近真实的“过程”或“故事”。

四、撰写课例的基本要求

1.拟一个你课后总体感悟的标的性很明确的鲜活的课例题目。如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学生‘设计’了课堂”、“一节没上完的好课”、“一节脱轨的公开课”等等。它是你课

前课后思考的总的概括,是写好课例成功的前提。最好不要用“……的反思”等题目。

  2.简要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情状况。教学内容为课题、课程标准、选用的教材、重难点内容,其中包括教材的分析和重难点如何突破的简要介绍,以及你的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还可以告诉读者你上这节课的由来和思考等,不一而同。学情状况包括你上这节课的(学生)受众的情况,即学情的特点,它对你这节课的设计有何影响,它是你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考点之一。

3.正式的行文,是把你的思考、反思与教学实况结合起来叙写,以教者的思路为线索进行教学叙事。教学实况可以是教学全程也可以是结果片段的组合,其主线是自己的思考和学生对你教学设计的“突破”,不能是简单的教学过程介绍,也不用全程实录。它需要一些师生之间发生的“事件”作为支撑,必须是真实的场景。

五、课例撰写的过程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必须是真实的有感而发,即使是事后回忆也要尽量向真实的“课堂场景”靠拢,不能自己编撰细节。真实才能感人、真实才能反思深刻、真实才能让人思考和借鉴。

2.必须有些细节的描述,师生的对话片段尽量少用形容词,多用白描方式,让“对话”贴近真实少些教师的主观色彩。

    3.要敢于面对教学设计的不同声音,勇于解剖自己的教学问题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

花”,况且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敢于坚持自己的设计,只要是站得住脚就行。

4.不要把教案+反思等同于课例,这种初级的产品仍是不是叙事研究,还是教案类的,对自己的提高不会有多大的好处,最多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个录像机。

如何撰写教学课例

  “教学课例”反映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它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提出对某些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和个人反思,以便对课堂教学本身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通常,教学课例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围绕教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其中,其中,“教学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预期);“教学实录”是解决问题的做法(教学生成);“教学反思”则描述了“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即问题解决的效果,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教学课例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了学科问题、教学法问题、认知水平问题、情感态度问题与背景问题等。为了给教师在课例研究中的讨论与反思搭建平台,能否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也是课例撰写成功的关键。

    一个优秀的课例,应该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例,需要对设计和记录的原始文本资料做出选择。即:围绕着教学问题,对“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资料进行取舍和剪辑,以便集中反映教学问题及其解决过程。“教学反思”更需要集中在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思考和讨论上。

    教学实录、教学反思一般内容对本课教学设计的背景、意图和教学策略进行说明: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记录和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这堂课实际是怎样展开的?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这堂课上得如何?围绕问题选择材料,本课遇到了哪些教学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是如何预设的?问题是如何发生,产生了哪些教学冲突?教学场景是怎样的?教学设计与实际进程的矛盾是什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发现和揭示有意义的问题,不仅是观察研究(观课)的重点,也是写作课例的关键。如果教学课例不能够发现和揭示教学问题,那么,这种课例至多也只能用来供他人观赏,难以做到以课例为载体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教师讨论和交流。课例也将异化为“展示课”的记录文本,丧失了写作课例的本源意义。在写作课例前,要认真进行“问题分析”,结合“教学实录”(文本或视频)进行思考:课堂上产生了哪些教学冲突、问题是如何发生的、这些问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是否能够链接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它的背景是什么等等。

    我们经常强调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包括对课堂教学过程(或文本实录资料)进行反思。反思是就是“回头看”,然而不是所有的人在“回头看”中都能看到存在的问题。“回头看”的方法很多,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敏感性与洞察力。发现问题需要有“眼光”,教师的“眼光”就是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写作一个优秀课例的基本前提——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中捕捉到问题,教学课例的写作才有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