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军营里做曾国藩的幕僚,很多生活、习惯不同,小毛病曾国藩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唯独不允许李鸿章睡懒觉。经历过一次教训,李鸿章再也没有犯过懒。
曾国藩做湘军统帅,治军严格,规定所有士兵、包括幕僚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六点就要吃饭、操练。
可是李鸿章喜欢熬夜写文章,早上就爱睡懒觉,刚到军营做幕僚他就得咬牙坚持。时间一长,自己又被曾国藩器重,公文都交给李鸿章处理,他就翘尾巴了。开始找借口经常请假不起床、睡懒觉。
有一次没起床也忘了请假,曾国藩的亲兵亲自来请李鸿章。李鸿章就让亲兵请个假,说自己“偶感风寒”。
结果,曾国藩没吃这套,让亲兵在传话告诉他,必定等所有幕僚到齐了再开饭。李鸿章一听,赶紧爬起来。
等李鸿章到了食堂,曾国藩拿起碗开始吃饭,平时大家都开开玩笑讲段子,今天却非常安静,李鸿章和其他幕僚都很紧张,气氛一度凝固。
曾国藩一直没说话,直到吃完,他回头对李鸿章说:“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
全场很安静,这句话就显得格外有分量,李鸿章当时就愣住了。
虽然只有一句话,可是从此以后李鸿章再也没有睡懒觉,而且让曾国藩越来越满意。
就这么一句话,一个“诚”字怎么有这么大的威力?而且曾国藩为什么非不让人睡懒觉呢?请过假也不行吗,是不是太苛刻?
这主要和曾国藩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有关,放在大时代背景下,就不难理解。当时是清末,他主要生活也是在1840年之后,社会腐败混乱,积贫积弱。
曾国藩说:“天下滔滔,祸乱未已,吏治人心,毫无更改,军政战事,日崇虚伪。非得二三君子,倡之以诚朴,道之以廉耻,则江河日下,不知所届……不若自习勤劳,犹可稍求一心之安。”
天下拜乱成这样,他认为自己作为儒生,知识分子应当站出来。而且他认为比天下败乱还可怕的就是人心的败乱。所以就要有君子出来正本清源,他就要当那个带头示范的君子。
在曾国藩的价值观里,他认为“诚”就是一个君子最重要的品质,对人、对己、对上、对下都要诚,做到这一点最需要防范的就是“傲”和“惰”。
李鸿章只是幕僚,因为被器重就变得“傲”,而且志大才疏,浮夸不踏实;再加上李鸿章出身高贵,官宦世家,早上睡懒觉就是“惰”。这两点都是曾国藩要整治的。
李鸿章跟随曾国藩学习多年,他知道自己老师家国天下的抱负,也懂“诚”字在曾国藩这里意义有多重大,所以从这以后,才有李鸿章这么大的改变。
表面上看是曾国藩治军严明,实际上和他的严于律己有很大关系。他作为一军统帅,本不需要和大家统一标准,但他定下来的规矩,就和大家一起执行,自己每天早起,读书、操练,没有一天懈怠。
正所谓“上行下效”,有了这样的领导、榜样,下面的人就会看着做,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教育”。
他对李鸿章的话之所以这么有分量,也是因为曾国藩长期以来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军中这样的威望,赢得幕僚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