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进京,清政府不跑,全力抗击,能有几成胜算?

2024-11-24 16:17:3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前言:如果八国联军进京,清政府不跑,全力抵抗,或许很多人认为清政府已经是强弩之末必败无疑,其实并不尽然,清政府对战八国联军有八成以上胜算,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分析:士气,军力对比,武器装备做一个全面分析:

  • 军队士气

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士气最为重要,《亮剑》电视剧里的主题,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强于你的敌人勇于亮剑,清政府也是如此。1900年的清政府,虽然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但是清政府,慈禧太后也好,光绪皇帝也罢,代表着清政府最后的士气底气,如果清政府上层不是想着逃跑,而是坚决抗击八国联军,固守京城,加上新军的帮助,民众的支持,未必会输,而且胜率不低。

  • 清政府军队包含(新军)VS八国联军

清政府军队包含(新军):编练的新军,或许是抵御八国联军的重要力量,自甲午战争开始,李鸿章编练的淮军在辽东和山东战场被日本军队打的溃不成军,刘坤一,吴大徴的湘军也在牛庄被击溃,清政府输的一败涂地。清政府痛定思痛之下,觉得八旗军,汉绿营军根本不堪重用,不堪一击。

有关史书是这么记载的:“海军无归宿,陆军无利器,各国侵凌,商人蹉怨,外患跌至,内变将出。”可见清政府是多么的失望,正因为这样决定效仿西方先进国家,编练大量的新军,包括巡防营。

1895年第一支新军编练成功,编制人数7500人,看看这支新军吧,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入选的,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招募新兵要求如下,年龄二十至二十五岁,力大可以举起一百斤重物,身高四尺八寸以上,步行每时二十里开外,吸食大烟者不收”。苛刻下的募兵要求,加上先进的西式武器,譬如:步骑兵一律使用奥匈帝国的曼利夏枪械,炮兵全数配备德国克虏伯火炮,受过良好教育的将官,在当时的清朝这么一支精兵绝无仅有。

八国联军:起初,慈禧太后想利用义和团来遏制洋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洋人们的利益遭受了巨大损失,八国联军便以镇压义和团为由,大肆入侵我国,起初八国联军只有区区数百人,随着战事的胶着,进入北京的八国联军约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

清政府军队包含(新军):天津等地区的不算,光北京地区就有兵力56000名,如果算上我们假设的新编练的新军7500人参战,无论是人数上还是战力上清政府还是占优的。

  • 八国联军虽然扛着洋枪洋炮,但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各国各自为战,军队都是各国东拼西凑的,没有统一调度

大家也看到了,八国联军的组成,日军,俄军,英军,都是各国凑齐的,虽然武器装备不错,扛着洋枪洋炮,但是在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上面还是有欠缺的,可惜的是清政府一触即溃,甚至逃离北京,要是顽强抵抗,有机会击溃一部分联军,瓦解甚至战胜完全有可能。

综上所述:如果八国联军进京,清政府不跑,而是在光绪帝的带领下万众齐心,有了兵力上的优势,加上新军的帮助,武器装备也没有劣势,民众的支持,这场战役清政府八成胜率还是有的。可惜,慈禧太后有着她自己的盘算,加上清政府当时确实已经摇摇欲坠,各地起义不断,民不聊生,或许是为了保存刚刚组建的新军这支新生力量,又或许觉得清政府完全不是八国联军的对手,这才是慈禧带着光绪逃离北京的真正原因。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回答2:

如果八国联军进京,清政府不跑,全力抗击,能有几成胜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