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中的陵是通假字么

2024-12-16 07:06:2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是的, 陵,通“凌”,凌辱的意思。

整句意思是: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出自西汉刘向《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原文选段:

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译文:

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

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现在才得以听闻您的教诲!”于是就自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文出自《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

总共三十三篇,此文为其中一篇。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作者简介: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

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荆轲刺秦王

回答2:

准确地说,“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中的“陵”不是通假字,“陵”在这里的意思是凌驾,引申为侵犯、欺侮。《左传昭公元年》:“无礼而好陵人。”
但是,确实有很多老师将其视为通假字。

回答3:

不是,本身就有欺辱的意思

回答4:

是。
陵”通“ 凌”。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