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2024-11-26 17:24:0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 打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一个家庭里,夫妻关系是第一关系,它也是家庭关系的主旋律。一个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也取决于夫妻关系。所以首先要经营好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好了,才能做到父母齐心协力培养孩子、教育孩子。这也是先决条件吧。

二、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但是有好多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或是自己的依附品。他们要求孩子什么都得听父母的,我叫你干嘛你就得干嘛,不叫你干啥你就不能干啥。我说话你不能顶嘴,无论我说的你爱不爱听。父母成了指挥官,孩子俨然成了父母的木偶,百依百顺。

其实在家里,父母要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而不是总是父母说,孩子听。也不能拿大家长对小孩子的方式来说话,什么你都得听我的。

三、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人爱好,给他自由空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人爱好。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喜欢唱歌,有的孩子喜欢打球。父母不要把自己的爱好强加给孩子。同时,孩子要有玩的时间,不能一味地总是学习。父母也不能把孩子的时间都给他安排得满满的,他们也要有自己的自由空间。

四、 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营养,更需要精神的陪伴和心理的滋养。孩子小的时候,尽量地多陪伴孩子。即使上了小学,每周也要抽半天或是一天的时间陪孩子玩。并且隔三差五地跟孩子聊一聊天,陪孩子做游戏或是一起做一些事情。孩子大了的时候,也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一起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五、 父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一旦发现坏习惯,做到早引导,早纠正。否则,坏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了。当父母看不惯的时候再强硬让他改,不但改不掉,而且还会造成亲子之间的矛盾。

六、 父母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学习好,听家长话,优秀,你就爱他。学习不好,淘气,做错事了,你就讨厌他。任何错误的行为只是孩子的一个行为,而不是孩子的全部。你可以不接受孩子的行为,但是你不能因此而否定你的孩子。


遇到事情的时候,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和关心孩子的感受,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并且,你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有好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答应孩子好多要求,有些要求家长根本就做不到。有些要求家长能做得到,但是他们说完就忘了,根本就没往心里去。可是孩子是当真的。一旦你的许诺不能兑现,以后孩子就不会信任你了。他甚至因此而不愿与你交流了。


平时,父母要多肯定和认可孩子,少批评和指责孩子。这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回答2:

每个孩子都会从一出生开始就在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只有孩子了解到自己是重要的和被爱的,感受到平等和尊重,他才会建立起自尊以及和父母的良好的亲密关系。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我们要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呢?无条件的爱是养育孩子的原则,我们需要把关注的重点从“我如何才能让我的孩子听我的话”转移到“我的孩子需要什么--我如何才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这里满足孩子的需求不是说骄纵溺爱孩子,而是关注孩子行为背后所产生的原因。

无条件的爱意味着,我们不能够通过恐吓,威胁,贿赂等错误的方式去试图控制孩子,也不是说就放任孩子不去管他,而是要在有边界的条件下让孩子自由的探索,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想法,对孩子能力的欣赏,满足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通常拥有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孩子会更自愿地遵守纪律。

2.和善而坚定地管教

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不是放任孩子,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为目的也不是要让孩子无边无界。孩子的生活过程中有边界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当孩子1-3岁的时候,就是建立边界的最好的时候,这段时期孩子会通过不断地探索试错来不断地探索自己的边界。比如孩子会打你,当孩子在打你的时候,你只需要抓着他的手和善而坚定地说:“别打我,我会疼”。如果这样没有用,你可以说:“如果你还继续打我,我只能把你放下了。”

并且可以通过自然结果的惩罚来代替其他的惩罚。错误的惩罚往往是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的。所以只要能够不通过打骂的方式对孩子,就一定不要这样做。

3.要正确地夸奖孩子

鼓励孩子,夸奖孩子不是对孩子说:“你真聪明,你好棒”就可以的。如果我们不断地夸孩子聪明,孩子就会倾向于选择更容易的事情来“维持荣誉”而不愿意去挑战更难的事情。夸奖孩子的时候,要符合当时的情景,父母要尽量地从孩子具体的行为中寻找到闪光点,诚恳地称赞孩子。这样的方式显得更真诚,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回答3:

在亲子关系当中,父母一般会无意识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延伸,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命令和要求孩子怎么想问题和怎么做事情。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因为缺乏自身的能力和能力感,就会依靠和听从于父母,按照父母的意愿想问题和做事情。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的性征开始发育,自我意识也开始觉醒,会更加渴望找到自我,想要独立自主,按照自己的意愿想问题和做事情,而这时候的孩子能力还是不够的,所以就会在依赖和独立之间徘徊,一方面不想听从于父母,一方面又没有自己的主见。有的父母还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开始追求独立自主性了,还会试图命令和操控孩子,或者对孩子的能力还不够信任,认为孩子无法做出正确的思考和选择,无法做好一些事情,于是继续横加干预。尽管孩子确实还不完全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却已经开始反感父母的安排和操纵,有的还会和父母对着干,反向形成。

旅游、乐园成亲子陪伴首选

亲子游是指父母或亲属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旅游,已成为近年来最为流行的出游选择之一。根据数据,2016年,在线亲子游的市场规模估计达到207.9亿元,增速超过80%。2017年“五一”假期,驴妈妈旅游网50%的订单为亲子游订单。整体上,消费者对亲子游态度积极。调查显示,91.1%的受访者认为亲子游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

在亲子旅游中,家长会从几方面来进行选择,首先考虑的是是否适合孩子,然后再考虑交通是否便利,周边开发的是否完善以及是否有合适的酒店。那么气候温和、设施齐备、配套完善和周到服务的主题乐园成为家长们的首选。迪士尼乐园、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以及方特、欢乐谷等都成为亲子出游的首选。

多侧重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而很多事情是需要团队的力量才能够完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出了依赖与操控,还有就是合作关系,就是我们一起努力、相互配合,来共同的完成、做好一件事情,分工明确、各施其职,荣辱与共。那么,可以多引导孩子参与一些团体活动,感受到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做一些事情,比如亲子游戏、收拾房间、打扫卫生。

总怕孩子太小,不明事理,所以反复给孩子灌输大道理,如果孩子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说教就变成教训了。说教的态度是居高临下的,说教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话是真理,孩子必须听。但实际上许多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说教。比说教更有力的是身教。身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要身体力行,做给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说给孩子听。比如家长天天玩电脑游戏没节制,却要孩子控制玩游戏,只专心学习,孩子当然不服气。孩子小的时候可以怕你,现在会反驳你:你都天天打游戏,我就不能打?所以不要把温馨的家庭变成天说教的课堂,多说不如少说多做,做给孩子看。

长小时候所接受的父母的教育也大都如此,所以由于教育的传承性,也同样习惯对孩子用命令句:“你应该睡觉了,听到没有!”“去收拾你的房间!”“关掉电视,做作业去!”家长处于强势,孩子处于弱势,不能不听。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不再惧于你的威慑,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命令开始阳奉阴违,或公开反抗。如果换成商量的方式,用温和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就不一样了。比如“你是不是该睡觉了,你看这么晚了。”“你能不能把房间收拾一下呢,我看好乱呀。”“我们关掉电视,去做作业怎么样?”如果家长担心孩子不听,则可以用选择句,比如要求孩子八点半上床你可以说:“你是八点一时刻睡呢还是八点半睡?”如果孩子贪玩,那一定会选择后者。你可以说:“好的,我尊重你的选择,不过,你要对自己选择负责,我相信你八点半一到就会立即去睡觉。”这比没有商量和选择余地的命令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子阅读、绘画同样重要

亲子陪伴,动静相宜。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也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史斯克兰吉利兰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亲子阅读”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出游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但却受时间、精力等条件的限制,读书、绘画却可以随时随地,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理论上说亲子阅读从出生就可以开始,循序渐进给孩子挑选适合的图书进行亲自阅读。但是3-6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也是孩子接收大量知识,充分认识世界的时候,要重点抓住这个时期。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在过去许多心理学的研究都显示,亲子关系的好坏将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与未来成就表现等,当我们进一步去了解相关的研究会发现,

当亲子互动较多时,会让孩子有比较好的语言发展;

当父母给子女较多关怀时,会让孩子有比较好的身体发展;

当父母与子女有较多沟通时,会让子女有比较好的社会互动能力;

当父母对子女有较多教导,会让子女有比较好的道德发展;当亲子了解越多,越有助于孩子的人格发展;

当父母协助子女的机会越多,越有助于孩子的专注力发展;

当亲子参与的机会越多,越有助于孩子多元兴趣的发展。

说到这里,有些家长会说我有在陪孩子啊!!我会陪孩子看动画片、我会陪孩子吃饭、我假日会陪孩子出去玩。但您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真的在陪伴孩子吗?当您陪孩子看电视的时候,您会不断跟孩子解释这部动画片所要传达的正向意义与价值吗?当您与孩子吃饭时,您有关心他今天一天的生活发生甚么开心或不高兴的事情吗?还是您只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着自己的手机或是平板?要不然就是在想还能有甚么方法让孩子的成绩在进步一些?再多学一些才艺?或是叨叨念着老公要他再多挣点钱?也许您真的在假日会带孩子出去玩,但是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真的只能在假日出现吗?

回答4:

1.做好自己,营造良好的夫妻关系。在家庭生活中,最重要不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好的夫妻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对性别有清晰的认知,还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安心的做个孩子,享受父母给他的爱,而不是去争夺任何一方的爱,因为他会逐渐明白父母虽然都爱他,但是父母彼此之间也是深深的相爱,并不会因为爱孩子而忽略彼此。

2.对孩子适度关注,不过分溺爱;孩子身上出现的性格缺陷和心理疾病大多是源于父母过分溺爱,给孩子更好的、质量更高的爱,而不是全部的爱。

3.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开拓眼界。见多识广,心胸都会宽阔很多,对人对事也会更加宽容。否则倾注了全部的爱,收获的确实苦果,那就真是过犹不及啦。

4.与孩子彼此尊重,相互接纳。

圣经里有一句话: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孩子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的尊重会让孩子体会到自尊和自爱。对于孩子的优点,要及时鼓励和表扬,而且要具体,不能泛泛而谈。对于他们暂时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要创造条件,跟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并且想办法克服。

5.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培养孩子爱人的能力。被爱的孩子往往更愿意给予别人关心和帮助,爱人的意愿也更强。

6.发现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不要急于批评孩子,先反省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射。积极调整自己,孩子也会感受到这种正面的影响。

回答5:

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你的教育方式将决定你的爱让孩子离你更近,还是离你更远。

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会以自己的视角去认识和接触世界。只有孩子了解到自己是重要的和被爱的,感受到平等和尊重,他才会建立起自尊以及和父母的良好的亲密关系。

学会用关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这样才能建立起深厚的亲子关系,也能让育儿这件事变得更加享受。

一、“情感引导式教育”是怎样的教育方式

1.要求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家长是爱他们的。然后再引导他们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直接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凌驾在孩子之上,忽略孩子的需求。

2.要让孩子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直接责任,而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让孩子在情感上受到挫折。

3.了解和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用奖励来换取孩子乖乖听话。

二、怎么做才是真正的“情感引导”

1.预先给孩子一个提醒,让孩子知道,在某些场合下,有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

2.关注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个性,让家长可以提前对孩子的情感反应有所准备。

3.全神贯注地倾听,不敷衍孩子的话。

4.理解孩子的情绪,回应孩子的感受,同时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情感。

5.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思考可以怎么解决问题。


关注公众号【旗开解忧杂货店】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