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闲来无事,想找本称心的读物来好好读读,不过走到书架一看,全书已经读过的书籍。这时,一本躺在儿子杂货箱的黑色小书吸引了我的眼球。于是,我充满好奇心地拿起了这本书,细细阅读……
初略得翻一下,就知道,这是一本标准的青少年读物。那些充满古朴画风的插图,不失童稚之气。本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不来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道尽人世间的复杂的情感,将英子眼中的北京风光恰如其分的融入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清晰的时空背景。全书在融洽的气氛中弥漫着浓浓的诗意,但人物的悲欢离合却为本书添上一点哀伤的色彩,让读者耐人寻味。
小书一共六个章节,分别代表着六个跌宕起伏的小故事,其中“惠安馆”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故事讲的是英子在惠安馆中遇到了一个被大家称为“疯子”的一个女人,而那个女人对英子却十分关心体贴,英子也不惧怕她。在多次的交流之后,才知道这个女人在她年轻的时候,曾与一个知青生下了一个孩子,而她的婆婆不愿接受这个被她看作丑陋的现实,便将那个孩子扔掉了,于是这个女人便疯狂地寻找她的女儿,甚至有一次迷迷糊糊地把英子当成了她的女儿,直到有一次,英子带着她的朋友妞儿去看望这个“疯子”时,通过一个胎记,才破解了一个多年的真相,妞儿就是那个被遗弃的孩子。于是神智不清的女人便连夜带着孩子出城。但据说,她们俩乘坐的车从城墙上摔了下去,再也没有见到这对母女的身影,而“惠安馆”的”疯子”的故事在英子大病一场之后,成为了英子搬家后的回忆。
细细咀嚼这故事中的味道,发觉这个故事中蕴含着一种令人费解的思想。何为“贼子”,何为”疯子”? 有标准的分界线吗?或许极端的爱,就是那个女人心中最深的感情。正如“我们看海去”中英子的一句话:“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你们分得清海跟天吗?”或许,能思考清楚这件事的只有满怀童心的英子吧。
书中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小诗:“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色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这首稚嫩的小诗,像一首清韵,冲刷着读者的心灵。
摘抄1: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赏析:
这一小段话把骆驼咀嚼草料的神情与动作描写得非常具体、细致。我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只骆驼弓着身子,吃着草,牙齿磨来磨去,发出“嗞嗞”的声音。磨着磨着,一些白泡泡就出来了,挂在骆驼的嘴上,别有一番乐趣。我从“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体会到,林海音对骆驼十分感兴趣,并且非常之喜爱,深深地被骆驼吸引住了;也让我看到了梳着两个麻花辫的小林海音看着骆驼,眼睛直直的,牙齿有节奏地磨着。再来看看“大鼻孔里冒着热气”这半句,也充分说明了作者对骆驼的喜爱,如果她不喜欢骆驼,她会观察那么仔细吗?这就是林海音高明之处——一整段没用一个“爱”,却通过自己的动作和骆驼的动作表现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摘抄2:
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过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就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回头再张望一下,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赏析:
这一段让我体会到了作者的善良。她的母亲和老保姆宋妈非常害怕、厌恶那个惠安馆的疯子,有点瞧不起疯子的意味。而作者呢?从“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这一小句,我读出了作者并非把她当疯子看,就觉得疯子是个梳着大辫子的大姐姐,思想非常之纯真。又从后半句“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品出了作者童年的思想之美好,她不是对疯子可怜,而是就把疯子当正常人……不知作者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赤子之心呢?
摘抄3: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们当个孩子呀!
赏析:
这一段描写到了林海音对老师的师生情,又写了作者对未来既憧憬又害怕的矛盾心理。从“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这里,感受到了作者和同学们对学校的留恋和对老师的牵挂。又从“你们要永远拿我们当个孩子呀”这句话,体会出了作者内心对老师的太多的爱意和太多的感激,希望老师一直教育她,更希望自己永远是老师的学生。这段话没有华丽的词语和长篇大论,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朴素的语言描写出的最深情的、最感人的告别。
摘抄4:
爸和妈正在院子里,妈妈抱着小妹妹,爸爸在剪花草,他说夹竹桃叶子太多了,花就开得少,该去掉一些叶子。他又用细绳儿把枝子捆扎一下,那几棵夹竹桃,就不那么散散落落的了。他又给墙边的喇叭花牵上一条条的细绳子,钉在围墙高处,早晨的太阳照在这堵墙上,喇叭花红紫黄蓝的全开开了,但现在不是早晨,几朵喇叭花已经萎了。
赏析:
从这段话我体会出了“爸爸”的“爱花之心”,对花爱护得这么好,对园艺也懂这么多。而且,“爸爸”这么爱花,脾气应该非常好,也非常有气质。于是,一幅夕阳西下图展开了:“妈妈”抱着“妹妹”,注视着花朵,“爸爸”呢?他拿着剪刀、小绳和钉子在院里修花。时不时地传来“爸爸”修花时发出的“嚓嚓”的声音。嗯!真是像一幅以生活为纸、情趣为笔所绘的家庭画。
同时,这也是一个过渡段,段的末尾写“喇叭花已经萎了”,我们读出了一种悲悲切切、凄凄凉凉,才引出了下面的文章……
我的感受是:英子可真有同情心,连“疯”女人秀贞的和她一起,唉,最后,英子还是带这疑惑告别! 我懂得了要好好珍惜童年。童年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要好好珍惜它。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 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50多年过去,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
读《城南旧事》,心头会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你记差 百度
呼呼呼呼呼uuuuu
没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