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一:主角必死无疑
受好莱坞影响,“商业片”的标准之一是“英雄不死”。海岩剧却大大违反了这个“规律”,海岩作品都涉及到案件,而这些案件总要等到主角死去才会有一个了结。《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结束于吕月月横尸街头;《永不瞑目》以肖童和欧阳兰兰的同归于尽收尾;《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终结于吴长天的饮弹;《玉观音》在毛杰之死的段落达到高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更是不到龙小羽死去就不让案件了结。
特点二:女“强人”很无情
海岩笔下的女人不是背叛自己的爱人就是在情感上游移不定: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女主角吕月月以一个揭发电话将男主角逼上了绝路;《永不瞑目》中的欧庆春对肖童也是利用大于真情;《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的林星则与吕月月惊人相似的“大义灭亲”;《玉观音》和《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的女主角安心和罗晶晶则分别在两个男人之间摇摆不定、纠缠不清、欲说还休、一言难尽。
特点三:为富一定不仁
海岩的每一部作品里总会有富人、名车、豪宅出场亮相,但是海岩笔下的富人总被赋予某种“不仁”甚至是“恶”。《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有钱人潘小伟家是黑社会;《永不瞑目》中的富豪欧阳天是大毒枭;《玉观音》里的老板钟宁酝酿着建筑业的黑幕;《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的富人罗保春也千方百计地掩盖自己工厂生产的药物的问题;《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口口声声“以德治企”的吴长天,也难免纵容手下色贿官员,并为掩盖过失、包庇属下而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
“海岩剧”的崛起形成了独特的海岩现象,吸引了很多人去探寻背后的原因。
中国传媒大学北广剧评工作室策划总监范周教授从事了很长时间的海岩剧研究,他认为海岩的成功,在于他把中国电视剧和观众的电视消费习惯,做了比较科学的梳理,不管是讲故事的形式,还是涉案的剧情,在情节上都有新的变化,他的东西大家愿意接受。
在中国电视剧发展的近二十年,和海岩一块成长的作家,都同时代一起老去了。海岩能长盛不衰,关键是他很注意看电视的不同层次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另外,他非常关注二三十岁人的欣赏习惯,这是海岩剧的主流收视人群。对于青春偶像派的东西,二十年前的作家能写得出来吗?但在海岩笔下还是非常流畅,80后这些人的所思、所想、所感,他非常了解,这也是他电视剧成功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他以青春偶像带动涉案剧的发展,比较好地把握了现实主义题材,一些重大事件、人物的命运和艺术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很多作家要么把主题表现得非常宏大、非常深刻,但艺术上很粗糙;还有的艺术上很精致,出来的东西又跟这个社会相隔很远。海岩剧很简单,就是讲故事,一环扣一环,再加上用非常靓丽的时代人物表现这个故事,把主题思想和内容形式结合得非常完美。
为什么那么多作家,只有海岩作品改编的电视剧能火,范周认为,“一般的作家作品出来后交给制片方,他的前端生产就结束了,如果能遇到一个好的生产企业,他的创作就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来,遇到不好的,很容易变味。海岩早期几部作品是这种关系,到了中期,他和制片方合作,不卖本子,而是用本子投资,参与演员的筛选和整部剧的制作,包括后期的宣传,这是他不同于一般电视剧作家的方面,把创作跟市场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电视制作人、《平淡生活》制片主任刘丽莎认为,海岩剧跟琼瑶剧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白了就是偶像剧,只不过琼瑶说的都是二三十年代的故事,离现在比较远,海岩说的是现在的事,更接近年轻人的心理,容易产生共鸣。海岩剧最大的特点就是煽情,但凡能火的剧都跟煽情有关。海岩是个煽情高手,他的故事能凝聚所有人的口味,能把人的心和情牵着走。“言情+涉案”是海岩剧的主要模式,现在涉案剧不让播,但破案的戏又非常受欢迎,海岩的每部戏里都带着案件,又有情感,所以特别能吸引人。很多人都想仿效海岩这种模式,为什么没写出他的味来,我觉得跟海岩的经历有关,别人写案件的水平没有他高。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吉象认为,海岩之所以在“言情+涉案”这条路上走得比较成功,在于他把这个模式进行得比较彻底,而且能够打动观众的心理。他写言情,写得比较到位,而且是真实的情感,现在有些电视剧假得不得了,肯定不能感动观众。琼瑶的言情主要是少男少女的爱情,比较纯,海岩的言情是放在社会背景下,男女主人公的情感都是发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比如《永不瞑目》、《玉观音》,更贴近生活,也更吸引人。
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策略研究组组长佘贤林也说:“海岩把人的情感写得非常深刻,刺得人特别痛,在案件面前,在大是大非面前,观众感觉更刺激。”
比海岩名气大的作家很多,改编成电视剧后反响比他大的却很少,刘丽莎认为原因在于海岩剧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就是以海岩写的书改编的电视剧~~可不是他编剧啊。。
就是海岩编剧的电视剧,特点我认为就是总和警察有关!因为据说海岩以前做过警察,呵呵!
一楼的好强啊,能够把海岩的书和剧本的特点淋漓尽致的展现.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