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 藩台 臬台之间有什么不同,相当与现在的什么官

2025-02-23 17:04:3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藩台,是承宣布政使司的长官,也就是布政使。
  臬台,是提刑按察使司的长官,也就是按察使。
  巡抚,藩台,臬台同时出现,我国历史上,只有明清。因您未说明是那个朝代,我将明清两代他们的区别作答。

明朝:
  巡抚是中央特派员,在刚设的时候一般是为了解决地方上特定的事情去的,其职权包括了处理地方上的一切行政事务,事毕还朝,职务也就自然取消。到宣德年因为社会矛盾的激烈,三司运转不灵,许多巡抚不再回朝,在职权上实际成为一省之最高行政长官(参考《中国历代官制》第298页)。但由于巡抚于法律上,还是一个临时的中央特派员,他应该类似于现代的中央巡视组,但由于现代之中央巡视组并不插手地方政务,因此,明朝的巡抚,绝对是中央巡视组的加强版。
  布政使,是省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管一省政务。明朝规定,布政使主掌一省之政,同时也规定,对于省一级的重大事情上,布政使要和按察使商议决策,并报巡抚、总督定夺。和现代比,应该是省长。(参考《中国历代官制》第307页)
  按察使,按察司是司法机构,主管一省刑名,拥有“纠官邪,戟奸暴,平狱讼,雪冤抑,以振扬风纪,而澄清其吏治”。从这点看,按察司不仅是执法机构,而且还是监察机构。应该可视作现代省公安厅、省高检、省高法、省纪委的合体。(参考《中国历代官制》第308页)

清朝:
  巡抚不再是中央特派员,而是省一级的行政官员,最初的时候,并不是每省设置,而是在兵事的地方设置,以便视察吏治,检查民政,到乾隆时才固定为每省一员,其职权和明朝大体相同。(参考《中国历代官制》第355页)
  布政使,虽然与省级平级,但因督抚制度的建立,而在实际上变成了督抚的属官,主管全省的民政、田赋和户籍等事务。(参考《中国历代官制》第355页)
  按察使,也是和省平级,但在实际上变成了督抚的属官,主管全省的司法,刑狱,监察和驿传。(参考《中国历代官制》第355页)
  而在清朝,督抚和布政使及按察使之间的关系又是很微妙的,布政使及按察使虽然是督抚的属官,但他们的任免却不在督抚,但是在年终考评时,督抚需要附上他对二司使的考评意见。且在督抚出缺的时候,二司使可以代理,并且往往会获得实位。
  从以上几点来,综合其职权,地位来看,巡抚应该可视为现代的省长。布政使,应该是兼管财税等事务的常务副。按察使,可视作现代省公安厅、省高检、省高法、省纪委的合体。

回答2:

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具有处理全省民政 、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

明代时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挥使则管“一省军务”。三司分别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省法院院长、省军区司令。清朝布政使主管民政赋税;按察使职掌不变;都指挥使废置不设。清代减去都指挥使司,变成“二司”。二司的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同为省长。藩台管行政财政,臬台管司法监察邮驿。清末宣统三年(1911)改称提法使。

巡抚、藩台、臬台,同为省长级别,巡抚是省长兼省委书记,藩台相当于财政厅厅长,臬台相当于省公安厅厅长或检察院/司法部门厅长。

回答3:

巡抚使(即抚台)是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而且例兼监察院右副都御史,布政使(即藩台)是一省的民政财政事物主管官员,提刑按察使(即臬台)是一省主管司法的长官.和现在的职务没有很近似的.比如现在省长对军队没有指挥管理权,省财政局长税务局长的职权合在一起差不多相当于过去的藩台,而臬台则是把如今的公检法权力都集于一身.

回答4:

巡抚: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可能相当于现在的检察机构,检察官。
臬司即提刑按察使司,设按察使,正三品,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主要负责一省的刑狱诉讼事务,同时对地方官有监察之责。高级人民法院和检察机关、公安机关
藩台(承宣布政使:管行政,钱粮)——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