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区环形构造主要由水系、地貌、色调、纹理结构等标志显示出的近圆形、空心环或未封闭的弧形等影像组成。经多种图像处理方法及与各种资料对比研究,研究区构成地表环形影像信息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火山机构、岩浆活动中心、岩体、次火山岩体、穹状隆起构造、隐伏岩体、热动力构造岩块及其它们构造热(液)蚀变引起的色调异常晕,为进一步区分各种环的成因,研究各种图像处理影像上它们的具体特征,由此将研究区环形影像划分为热(液)蚀变晕环、古火山机构环及地貌环3种类型。
研究区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活动十分频繁,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岩浆活动不仅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基础;而且还为成矿流体循环体系提供了热源动力,是本区矿源层和金矿化赖以形成的根本原因。岩浆活动中心部位和周围地区常常是金矿产出的有利部位。因此,寻找岩浆活动的迹象是寻找阿希型金矿成矿系列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各种岩浆活动常常是以其特有的环形形迹为特征,因此,环形构造也是遥感图像上常见的一种构造类型,但对其成因一直有争议。环形的火山机构是西天山地区最明显、最直接的寻找该类型金矿的标志。但更多的环形构造信息是由于岩浆侵入体上侵过程中由强大的构造动力作用造成的环形形迹,以及热动力蚀变现象所造成的热(液)蚀变晕圈。
由于岩浆活动以高温、高压为特征,且影响范围较岩体本身要大。因此,从其活动所形成的热环(热动力环或热蚀变环)构造入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宏观识别的优越性以及对蚀变类岩石具有敏感的反应特点,来寻找岩浆体本身应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依靠地质方法无法识别的隐伏岩体和已被剥蚀破坏了的火山机构,则更具有其重要的实际价值。
根据上述对卫星环形影像特点的分析,笔者进一步认为,本区环形构造的形成可能经历了两个阶段:
1.深位岩浆房阶段
石炭纪时期,西天山地区再次拉张产生张裂,形成了喀拉通克、博格达、黄山和北山等裂陷槽以及伊宁裂谷。虽然裂解规模不大,但随着洋盆聚合拼接或转化为残留海盆,引起中天山及其北侧广泛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当上侵过程中遇到不同的物质界面有利于停集的地方而形成深位岩浆房,这种岩浆房规模较大,它是浅层位岩浆房的物质来源。研究区内对应于以吉尔格朗河为中心巨型环形构造应属深位岩浆房在地表的反映。
2.浅层位岩浆房阶段
深位岩浆房形成之后,由于岩浆的高热流值和巨大的热容,岩浆向上侵入的活动性较大,当受到强烈的区域性断裂构造运动影响时,迅速上侵遇到有利的构造部位在深位岩浆房之上继续形成浅层位岩浆房,同时产生强烈的火山作用。在火山作用的后期又形成一些次火山岩支体,从而在卫星遥感影像上形成许多沿断裂带或环弧形断裂分布的由岩浆岩体、火山岩喷发、次火山岩岩体等构成的规模不等的环形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