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为什么君王的与兄弟不同姓

2025-02-23 22:20:0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是“同姓”,但不“同氏”

春秋战国时期, 姓、氏是不同的,当时的姓只有十几个,如:姬、姜、子、芈……
姓是在贵族之间结婚姻使用的,同姓的不能结婚
氏是在姓基础上分化出来的,一般以贵族采邑、官职、祖先名字为氏
当时的风俗,贵族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而无氏
一个贵族男子可以有好几个氏

打个比方,秦国的国君姓是“嬴”,但平时不能称呼他为“嬴*”,而只能称“秦王*”,其女儿嫁到国外,则称“%嬴”,%为其排行,如伯(老大)、仲(老二)
国君的儿子一般叫“公子*”,如果有官职或封地,就以此为氏,于是王子们的氏就不同了。

回答2:

  不是极其特殊情况的话,君王和自己的兄弟的姓氏肯定是一样的。比如魏安僖王魏圉和信陵君魏无忌。秦惠文王赢驷和自己的兄弟樗里疾其实也都是嬴姓。
  樗里疾(?―前300年),名疾,又称樗里子、严君疾,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 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樗里子名叫疾。因居樗里(一说楮里,今陕西渭南)而称樗里子。其后他任庶长(大良造的幕僚辅官),被称为庶长疾。后来他被封于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号严君,人称严君疾。后人以采邑为姓,故此也被视为严姓其中一个根源。

回答3:

哪个王跟兄弟不同姓啊?